「大溪 NEXT 」 專題系列報導/Lilia Yu
隨著日前「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的開展,首次在大溪十二茶屋舉辦的「大溪NEXT 2030 國際交流會」,呈現大溪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執行的階段性成果,希望能立下台灣歷史城鎮復興的重要里程碑,也能達成大溪城鄉永續發展的下一個世代的新願景及相關行動的接櫫。
此次歷史街區創生行動是透過在地與國際對話方式 (Dialogue),以城市再造、公共 環境品質、空間美學與生態交通為議題,邀請學人、建築師、都市規劃師、職人、藝術家、文創人與社企家,從離鄉、回鄉、留鄉、新居民、在地人與國際人的視點,描繪大溪 NEXT 世代各種可能樣貌,以大溪獨特歷史文化、生活脈絡,活化 下世代新生活與新經濟的各種可能性,探索大溪邁向未來城鄉的時代意義與全球永續發展的連結角色。
無論是從日前的青年發表會及國際交流會來看,「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都將是一個持續進化的行動舞台,並且將會透過一系列獨特創新的活動,持續面向國際交流與展現大溪當代與未來的文化力、公民力,以及創生力,並開啟與世界的對話。
來自國立高雄大學建築系學生,透過日前的「大溪放大鏡」活動,發表年輕世代對古老城鎮看法,與來自德國,以推動生態交通及舊城鎮活化著名的創意主任康拉德進行國際交流。也和當地居民交換意見,希望能在舊城鎮內注入新創意,激盪出讓人驚艷的改變。
在昨日(12/16)「大溪NEXT 2030 國際交流會」隨著德國學者康拉德.奧托-茲門曼在實地走訪大溪各地的街角館之後,提出他對於大溪的觀察與建議,並期許生態交通這個地方落實的可能性。
同樣地透過此次的兩場行動場次之中,讓所有的焦點再度回到大溪改造原點—從「建築美學、城鎮風貌與都市空間」展開對話,就大溪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翻轉,發想大溪下一個 10 年、20年幸福宜居的新時代意義。
學者曾梓峰建議可就以大溪本身的深厚文化底蘊,再以「歷史現場再造」為經,台灣城鎮「未來生活方式的引領與打造」為緯,推動滾動式地方參與深耕,營造大溪為全球宜居永續城鄉典範,以及未來好生活實踐場域,建立專屬的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