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改通車後,關於「回家」的路

圖文:王尚智

蘇花改通車後,「客運」其實挺吸引人。
相對方便快速的火車有時也會搭膩,特別是蘇花山海的風景有時晴空碧海山色一旦特別迷人,火車的「速度」與欣賞的「心境」始終無法兼得。

在前幾年失去了北花的空中航運之後,台北與花蓮之間的移動視角,我自己在「自駕」與「火車」的抉擇大約一半半。
今天上午稍微研究了一下蘇花改開通客運之後不同「客運公司、上車地點、路線停車、時刻表」的差異。
相關信息都沒有整合,訂票購票更是,總歸還是需要花一點腦筋,才能弄清楚!
特別是新聞裡那些十足宣傳的全新打造的車體座位,其實每天只有早中晚各一班而已。

當然總體來說,就營運市場上我並不看好「蘇花改客運」能有什麼人潮洶湧的長程偉業。
首先是「票價」,一旦促銷完回復到正常票價,北花單趟都是在320元上下,距離火車普悠瑪的440元也實在沒有太讓人荷包癢癢的競爭力。

其次是「塞車」,倘若是在運輸人口高峰的假日需求,「蘇花改」也會同樣卡在前段「北宜高」的可怕塞車當中,完全不是可以替代抒解北迴線熱門需求的運輸型態。而這也就意味著,「蘇花改客運」終究無法成為「主流需求」的一部份。

儘管有首都、統聯的三條路線運營,另外加上葛瑪蘭與國光的合作北宜–蘇花延伸再加一條,差不多平均15-20分鐘一班的發車頻率,客運量應該算是「供過於求」了。

相信過完這個農曆年,熱度一過,客運公司們勢必還是要花力氣推向旅遊團體的市場,同時考慮如何在深夜或離峰時段,避免人少到幾近空車出車的可能。

我自己對「蘇花改客運」頗有興趣的原因,主要還是一種純屬個人癖好的「移動的鄉愁」!
巴士公路旅行,一直是我的愛好之一。即使日本我也總是經常額外去參加「哈都巴士」的日歸觀光旅程。

蘇花

巴士上的移動也是我從年輕以來,非常熱中用來「放空思考、整理自我」的重要空間與方式。
還有青春時節無論每次「愛上一個人、失去一個人」,所有最動人難忘的獨處時光,都是在巴士上想念或流淚。
在我這個年齡段,在花蓮念小學時恰是剛好目送了當年最後一班蘇花公路金馬號與戴著帽子的金馬車掌小姐的時代了。
那時包括我父親在內,所有從花蓮到台北的年輕人無論當兵或工作,都是從這一條山海相連的縫隙中,穿行到故鄉之外的另一個廣大世界。

網路上看到張哲生先生分享的老蘇花公路金馬號的照片,讓我湧出不少50年前的情懷。
如今蘇花改的客運重啟,狀似能滿足這些一路回溯的故事、心境與時光了。

本週五傍晚可能要錄影,如何返回花蓮投票?在「開車、火車」之餘加上了「客運」的新選擇。
由於週末當晚有不少兩岸三地的選情評論特稿邀約、週日以後則是各方慶祝狂歡或借酒澆愁的邀宴,週末當日投完票,我還得直接回返台北。

因此倘若最終我選搭客運開開眼界的話,那就幾乎是要在蘇花路的山海之間,一路上聆聽「開票結果」了!

 

Mobil 01:蘇花改全段通車實測

蘇花改全段通車實測 (Mobil 01)
 
頭條留言
王尚智
王尚智
資深媒體人,任職於China High Tech Foundation Limited,之前就讀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宗教美學系、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和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現居香港、花蓮、東京。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