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一種新藥的過程

文:李天豪

(提醒,本文不具備指導醫療的知識,只是說個藥品誕生的故事)
(任何關於醫療的問題,請求助專業醫師)
——————————————————————————-

這次的肺炎疫情,讓人類重新回憶起了被疾病支配的恐懼。

回望歷史,人類已經有好幾十年沒有如此恐懼過疾病了….

因為我們有抗生素!

抗生素的意義何在呢?

首先,青黴素以及隨後各種抗生素,讓全人類的平均壽命,直接增加了15年。

再來,抗生素基本上消除了人類對傳染病的恐懼。

在抗生素被發明和廣泛使用之前,人們得了傳染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那時,死亡距離我們非常接近。

但是,抗生素誕生之後,人們逐漸相信生病都是可以治癒的。

把治癒率跟死亡率交換位置,這便是抗生素給人類帶來的最大的意義。

所以,在這個瘟疫蔓延世界的時刻,我想說個跟藥品誕生有關的艱辛故事。

抗生素,這種改變人類文明的偉大藥品,是怎麼發明的呢?

1928年,英國倫敦大學聖瑪莉醫學院,有一位細菌學教授,名叫弗萊明(Sir Alexander Fleming)。

那時,弗萊明正為了撰寫一篇有關葡萄球菌的回顧論文,在實驗室裡培養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然後,巧合發生了。

七月下旬,有一份黴菌孢子,掉進這個培養皿之中,沒人發現。

接著,弗萊明跑去鄉下度假一個月,放任這個培養皿內的細菌野蠻生長。

9月3日,弗萊明返回實驗室,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長滿細菌的培養皿上,有個角落長了一塊青黴菌」
「這塊區域奇怪的沒有細菌滋長。」

弗萊明馬上意識到,黴菌可能有殺菌作用,並將這個現象發表在1929年的英國實驗病理學期刊,這是公認的青黴素發現的起源。

不過,弗萊明並不是第一個朝這個方向思考的人。

事實上,弗萊明的想法,來自於德國著名的醫生科赫( Robert Koch )。

科赫被譽為「細菌學之父」。

科赫認為:

「造成人類感染的病源是細菌!」
「要治療感染引起的疾病,就要尋找能夠從根本上將細菌殺死的藥物。」

1881年開始,科赫就積極提倡並宣導外科手術工具應該以高溫消毒殺菌。

從1881年,科赫提出殺菌的概念,到1928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可以殺菌,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了。

但是,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因為,發現殺菌現象是一回事,要把殺菌現象變成可以治病的「藥」,那是另外一回事。

後來,弗萊明又作了許多相關的實驗,但是都沒有什麼突破。

為什麼呢?

有三個原因。

首先,弗萊明的知識結構不完整。

弗萊明是一個著名的醫生,但是他不懂化學,也不懂製藥學。

因此,他無法搞清楚青黴素的有效成分,也無法從帶有青黴菌的果汁中提煉出藥物。

補充一下,其實弗萊明也不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個發現青黴素殺菌現象的人。

早在中國唐朝的時候,裁縫們就知道一件事:

「如果劃破了手,把長了綠毛的漿糊塗在傷口上,能夠幫助傷口癒合。」

這其實就是綠毛上的青黴素,起了殺菌的作用。
只不過,唐代的裁縫們不懂科赫的殺菌理論,他們解釋不了其中的原因。

因此,這種土辦法也只能當作偏方推廣,沒辦法變成有系統的治療。

更關鍵的是,光靠綠毛上那點黴菌,只能治療小傷口,碰到大面積的感染,同樣無能為力。
第二個原因,也跟這種限制有關:

「就算到了弗萊明所處的20世紀初期,提純藥物的技術也還不成熟。」

弗萊明所培養的青黴菌,每一升培養液只能產生兩個單位的青黴素。

要知道,今天在門診做肌肉注射的青黴素,一天需要60萬~80萬單位的用量。

如果按照弗萊明培養的青黴素比例,每個病人每天需要喝掉一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才能獲得足夠殺菌的青黴素,這顯然不可能。

第三個原因,也是幾乎所有做科學研究的人共同面對的困境:

「弗萊明沒有經費支持。」

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投資這種今天看起來一本萬利的「殺菌藥品」研究呢?

因為弗萊明用來實驗的青黴素濃度太低,實驗成效還不明顯,無法說服投資者出錢。

因此,弗萊明在發現青黴素後的10年裡,儘管他不斷的研究青黴素,但是沒有什麼進展。

更倒楣的是,當時正好出現人類歷史上第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

「磺胺類藥物」

這轉移了醫療界對青黴素殺菌的報告的興趣。

畢竟,已經有被驗證有效的殺菌藥物了,何必再追尋虛無飄渺的青黴素?

說個小故事,你就能很理解這種尷尬。

有一個廣為流傳,但細節其實有出入的故事。

據說,說弗萊明的農夫父親,曾救過小時候的邱吉爾。

邱吉爾之父就出資讓弗萊明讀書,後來變成知名的醫生。

後來,邱吉爾本人又在二戰中,因青黴素而從瀕死的疾病中獲救。

所以,弗萊明父子一共救過邱吉爾兩次。

這個聽起來就有點做作的故事,其實是英國宣傳機構刻意編出來的。

編故事的人,把其中的關鍵環節給混淆了。

為什麼要這樣?

因為二戰期間,邱吉爾真的因為疾病而一度很危險,後來靠著磺胺藥物才轉危為安。

但磺胺是德國拜耳實驗室發現的,在戰爭時期,英國宣傳機構不願意宣傳德國藥物救了英國首相,所以把故事編到了英國人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上。

回到主線來。

既然弗萊明沒能找到提純青黴素的方法,那麼後來的抗生素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個功勞,要算在後來跟弗萊明一起獲得諾獎的牛津大學教授錢恩(Boris Chain)跟弗洛裡(Howard Florey)身上。

1938年,就在弗萊明十多年一事無成,正打算放棄對青黴素的研究時,幫手來了。

澳大利亞藥物學家弗洛裡和他的同事,生物化學家錢恩注意到了弗萊明的那篇論文。

於是,從弗萊明那裡要來了黴菌的母株,開始研究青黴素。

這三位後來共同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並獲得英國爵士榮銜。

為什麼弗洛裡跟錢恩能成功呢?

因為,和弗萊明不同的是,弗洛裡精通藥理。

更重要的是,他有非凡的組織才能。

他手下還有一批能幹的科學家,除了錢恩,還有後來對抗生素做出巨大貢獻的亞伯拉罕和希特利。

是他們聯合美國的科學家,將青黴素從天然物變成了藥。

這中間的努力太曲折了,所以我把過程簡化為八個階段成果。

首先是上半場,這是實驗室裡的戰役。

1.找到從青黴菌中分離出有效成分青黴素,並濃縮的方法。

這是錢恩和亞伯拉罕的功勞。

2.找到首度大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

弗洛裡以超低薪水雇用了大批當地女孩,將牛津大學裡能找到的各種瓶瓶罐罐都用來培養青黴素,以至於學生都說,他把牛津大學變成了黴菌工廠。

3.研製出含有青黴素的水溶液。

關鍵是成功調整了藥液的酸鹼度,使得青黴素能夠較無害的用於動物和人體,這是希特利的功勞。

4.完成有效的動物實驗。

用50隻被細菌感染的小白鼠完成了藥物的對比實驗,25隻注射了青黴素的小白鼠都活了,25隻沒有注射的死了,這是弗洛裡和錢恩和50隻小白鼠的功勞。

可是,想把青黴素用於醫院裡的常規治療,還有一個關鍵問題要解決:

「用實驗室裡的常規培養方法獲得的青黴素很少,甚至不夠救治一個細菌感染的病人。」

怎麼辦?

顯然的,下半場,必須在工廠裡完成。

而此時,已經是1940年夏天了。

此時歐洲大陸戰火連天,希特勒剛剛打垮了法國。

寫到這裡,想套用一句英國人的名言:

「這是最黑暗的時刻,也是最光明的時刻!」

因為,戰爭讓所有的物資都短缺,讓研究變得更加困難,似乎已經沒有希望了….

但是,戰爭也讓這種能夠治療感染的藥物,變成無比珍貴的戰爭資源,值得動用國家力量來生產。

意識到這一點的弗洛裡,開始尋求藥廠的幫助。

他先聯繫了英國的藥廠,但是他們很快發現:

「集合全英國的藥廠,也不足以解決問題。」

於是,團隊分工合作。

弗洛裡和希特利動身前往美國尋求幫助,錢恩和亞伯拉罕留在英國繼續研究。

弗洛裡和希特利到了美國之後,聯繫到了洛克菲勒基金會。

洛克菲勒基金會同意全額贊助研究。

於是弗洛裡團隊加上美國團隊,創造出了後面四個成就:

5.改進培養液,從蔗糖漿改成玉米漿,產量*10倍。

美國的研究團隊設計的出玉米漿培養液,可大量培養青黴菌。

產量由原先的每毫升4單位提升到40單位,正好趕上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救治傷兵的需求。

6.從水果攤上找到新菌種,產量*6倍。

世界上的黴菌有很多種,有的容易產生青黴素,有的則根本沒有。

為了尋找新的菌種,希特利將實驗室的人都派了出去。

結果一位叫瑪麗∙亨特(Mary Hunt)的實驗員,在水果攤上找到了一種長了毛的哈密瓜,發現上面的黃綠色黴菌已經長到了深層,於是就把它帶了回來。

弗洛裡檢查了哈密瓜上的綠毛,發現這是能夠提煉青黴素的黃綠黴菌,產量達到每毫升250單位。

7. 發現使菌株產生突變的方法,產量*10倍。

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紫外光照射菌株,使其產量提升到2,500單位。

這種產量已經具備商業價值了。

8.說服各大藥廠投入生產,產量*20倍。

這次是弗洛裡出馬,說服了默克(Merck)、輝瑞(Pfizer)、施貴寶(BMS)和禮來(Lilly)四大製藥巨頭公司共同投入研製和生產青黴素。

製藥公司的研究團隊投入加入菌種改良的計畫後,產量提升到每毫升可以生產5萬單位的青黴素,青黴素正式實現商業化生產。

此後,美國政府把生產青黴素正式列入國家戰爭計畫中,協調美國幾十家藥廠上千名工程師通力合作。

這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僅次於曼哈頓計畫的第二重要的項目,得到了從政府到企業界巨大的支援,使得青黴菌的濃度又增長了近百倍。

到了1945年,美國年產六千多億單位的青黴素。

到了諾曼地登陸時,每一位盟軍傷患都能使用上青黴素。

由於有了青黴素,英軍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的人數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當,但是死亡人數下降了很多。

青黴素對於戰勝軸心國產生的幫助,效果不低於原子彈。


上述的艱辛過程,只是科學家與工程師多年辛苦的一小部分。

每一款我們在醫院中用來來對抗疾病的藥物,背後都有著無數心血。

感謝這些對抗疾病的人類英雄們!

頭條留言
李天豪
李天豪
資深歷史老師,服務於教科書出版社與補習班多年。 喜歡看歷史,更喜歡說故事,規定自己一年要寫一百萬字。 說書不只是職業,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寫出來的文字,都是可以說的故事。 每個故事背後,主角不同,說的都是人性。 人性永遠不變,幾歲來看,總是很有意思。 以史論今,希望以後可以論金,最好不要變成論斤。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基隆市兒少處送暖 「添新衣」讓安置孩子感受過年喜氣...

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隨著新年腳步臨近,「添新衣...

日本藝人naenano 奈葉 再次來台推出與日本街...

日本人氣藝人naenano(奈葉)再次來台舉行活動...

千人共享圍爐 嘉義市福添福基金會愛心不間斷16年

記者宋其佳/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福添福社會福利基金會...

「穿樂時空-鄧你來相會」 雲林重現鄧麗君甜美歌聲

雲林縣政府「穿樂時空-鄧你來相會」音樂會,18日晚...

徐懷鈺新舊經典祭出 現場打造舞廳KTV

徐懷鈺新歌音樂分享會把新舊經典祭出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