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寬媽
當每天看到的新聞九成以上都跟疫情有關,要孩子們靜下心來思考「自傳怎麼寫」、「報考動機是什麼」,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大學申請入學的考生這兩天就要上傳備審資料了,已可預見在大人們的指導下,內容將大量出現「這次疫情給了我重要的啟發…」與它的同類詞。
就跟四五年級生當年大學聯考寫作文,最後一段務必要反攻大陸一樣😨。
環境氛圍會影響心情和判斷,公衛系的申請人數瞬間爆量或許正是一例。新冠病毒確實讓很多定見被反轉,很多規律被打破。例如不太民主的國家可能比較容易控制疫情,而強大的美國竟然會成為全球重災區。
環境總是會變的,不變才怪!這次的警鐘敲得太響,正在寫備審資料的考生反而大可跳脫定見,好好檢視打算送資料的這些科系,有哪些重要的核心訓練會讓你有能力「接得住變化球」。
✅例如,除了專業課程之外會鼓勵你「跨領域」嗎?
✅會引導你進行團隊合作嗎?
✅會磨鍊你的溝通力邏輯力嗎?
✅會重視你做為一個世界村子民應有的素養與社會責任嗎?
如果你找得到其中連結,表示看到了系所的育才心法。
🎯這些細節,藏在多數校系的學習地圖、課程規畫和各種獎助計畫裡。
很多考生都致力於寫出一篇亮麗的自傳,貼上各色獎狀,以及比偉人都強的讀書計畫👍;但相信我,大學老師並不會期待一個高三生有多懂專有名詞,或讀完了哪些鉅著。
🎯他們普遍希望找到「學習胃口」比較好且動機明顯的學生。除了吃得下主菜,對「配菜」的自由選也頗有見地且興味盎然。
🎯因此,備審資料除了一心想著讓委員看得見你,也別忘了表達:你看見他們了‼️
🎯如果系所網站裡根本找不到你想看見的內容,寫出你的疑問也是很好的。別忘了多數老師喜歡學生問問題。
上傳備審資料之後,有些校系還安排了面試一關。如果你運氣夠好,遇到認真的口試委員,他已在你的備審資料上做好註記,打算在口試時問個明白。
這不是太好了嗎?他問的,你都準備了!但也表示你必須確保「有多少實力寫多少話」,被自己的膨風擊垮就太悲催了😭。如果運氣不好碰到愛理不理、頗不耐煩或天馬行空想問什麼隨便問的委員,也是所有人跟你一樣倒楣而已。(不由得想到寬哥當年去某校面試時,口委竟然問他平常喜歡吃哪款洋芋片…後來發現該師正在寫相關論文,趁機蒐集data🙄)
只要辦學態度正常的大學,都不會太虧待想為自己全力以赴的年輕人。重點是千辛萬苦考上之後,大學生如何看待這四年。
不乏學者對於台灣年輕人和大學教育充滿悲觀,認為畢業後去當健身房教練或打工簡直是浪費,根本不用念大學🤬。但大學過多工作難找都是事實,冷嘲熱諷有用嗎?有本事請想盡辦法激勵學生:未來世界的變化無極限,請做好更多準備。
誰知道哪時候你在大學裡學到的本事,會在缺工缺才的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
這是疫情教會我們的事。念大學是自我的開發與練兵,除了基本專業,特別要練好接得住變化的彈性和心志。就算去當健身房教練,風格與層次也一定能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