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產業影響分析,i-Buzz 網路大數據研究發現,疫情發展直接牽動民眾的搶購行為,而目前大眾的搶購目標多為民生物資,單價低且貨源充足的量販店與連鎖超市成為民眾的備戰前線,但真正促成消費者購買的其實是「恐慌心理」!
民心浮動!疫情發展直接影響民眾搶購行為
由i-Buzz趨勢分析顯示,台灣的「搶購、囤貨」關鍵字自從1/21出現第一起肺炎病例後便持續,且疫情發展直接牽動民眾搶購潮。近期的二次搶購高峰分別在2月初與3月中,前者主因為疫情初期快速升溫,後者為台灣病例破百且單日暴增23個病例所致,疫情發展直接影響民眾搶購行為。
大家搶什麼?民眾憂防疫長期抗戰 可久放民生物資是囤貨目標
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將民眾搶購商品分為防疫物資和民生物資兩種,在疫情發生初期,以能立即提供保護的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的搶購潮遠高於民生物資,兩者差距約11倍。隨著確診數不斷增加,民眾憂防疫會是長期抗戰,民生物資的搶購熱潮也逐漸浮現;3月時出現黃金交叉,民生用品已超越了防疫用品,成了主要搶購目標。
民眾搶購的商品類型以食品居多,例如可久放的真空包裝米、泡麵、罐頭,唯獨衛生紙異軍突起,民眾瘋搶衛生紙的現象出現在世界各地,與民眾為了降低心理的不確定性有關,也有人是因為擔心未來會買不到而恐慌。
搶購商品關聯分析:商品特性影響消費者購買選擇
i-Buzz關聯技術分析發現,商品特性差異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選擇。衛生紙與泡麵這種消耗量大、可大量採購、又容易搬運的物資,民眾在搶購時會優先考量貨源充足且單價低的量販店與連鎖超市購買,其次才會考慮偏好的品牌。而消費者對於真空包裝米較無通路上的偏好,更在意的是稻米產地來源,池上米就成為買米的產地首選。
搶購行為關鍵字分析:恐慌是會傳染的 消費者心理為主因
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分析民眾搶購行為關鍵字,大致可分為他國狀況、害怕心理、大量囤貨、可能封城、無法即時生產五大面向。大眾會因為怕買不到民生物資而擔憂,產生恐慌性消費,或害怕製造商停工停產。此外,恐懼也是會傳染的,當民眾看到許多人都在搶購物資時,或媒體播報各國超市搶購一空的畫面,加深民眾的恐慌心理,導致更多人認為不得不搶。
搶購通路排行榜:民眾最愛去全聯、好市多搶購 大潤發排名量販店最後一名
根據i-Buzz的通路產業分析顯示,連鎖超市、量販店、便利商店三種通路類型中,商品選擇多元的連鎖超市和量販店最受歡迎,即使要搶購,民眾還是會考量價格與購買品項,訴求便利性但單價較高的便利商店不是首選,但身為量販店的大潤發不僅輸給其他品牌,排名甚至落後全家便利商店及7-11兩家超商。
恐慌為消費者搶購主因 為疫情做「長期抗戰」的準備
i-Buzz觀察發現,民眾搶購民生物資並非以最方便的超商為主,而是以單價低、貨源充足的超市與量販店為主要購買通路,所以並非缺貨買不到,而是消費者的恐慌心理所致。除了消耗量大的衛生紙外,民眾搶購的主要目標多為可久放的食品,也意味著消費者有預期做「長期抗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