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上課名言錄:「與不幸者站在一起,拒絕獨自進入天堂。」
當年轉赴美國再深造學「體育行政」的陳定雄老師深知,要選手安心練習,不是以「趕牛羊」式的高壓作法可以速成,重要的是解決他們一切的「後顧之憂」。在左訓中心裡,不同年齡、背景的選手群聚一堂,他們就學、就業、工作等都是問題,陳老師為此成了左訓中心的「大喉嚨」,不時藉機向媒體還有主管單位反映事實,後來總算有了改善,但距離他理想中的標準還差太遠。
在那80年代的國家左訓中心裡,陳老師一再為各運動團隊教練及選手「代言」,左一句「我們優秀選手零用錢一天只新台幣50元」,右一句「選手及教練沒有出路,生活沒有保障」。當年在他爭取下,一些基本的問題有了回響,如左訓選手的零用金當時增加到一天100元,而列特優選手則為一天150元,當然還是太少,但總算有了改善。此外,選手醫療保險、特優選手享受終身俸辦法,已被列入修正內。
說到這個國家運動隊老生常談的現實問題,發哥舉1984年台北世女足賽時,陳定雄老師帶領整個中華女足培訓大隊的作實例。當時利用暑假紮實在左營集訓了兩個月後,由於受訓選手大多數是學生,還有一些是學校任職的資深球員,必須先放回各自學校準備開學事宜,一個月後再召集回左營作最後階段的備戰。
而在那集訓空檔的一個月裡,還有八、九位非學生與老師的球員,她們在第一階段集訓結束後,便面臨失業,現實生活迫使她們萌生退意,嚴重影響了當時中華女足迎戰年底世女足賽的組訓工作。
那九位女球員在左營集訓期間,起碼吃住沒問題,還有一個月一千多塊的零用金,而集訓空檔為了生活,有的如陳美蘭及郭秀琴去海鮮店當服務生打臨工,其他的人工作沒有著落,這中間曾追蹤集訓時她們因此都缺席了。
當時我們國家女足長期培訓隊的困境,在集訓空檔那一個月凸顯出問題時,陳老師希望藉發哥之筆向上級反映現況,多重視我們國家運動選手的實際需要而多給予支援,並設法改善。
那時我們的女足養成仍全靠學校單位在支持,女足長期集訓又常碰到學生國腳的請假及上課困擾,那已是老生常談的老問題了!
在陳老師的「體育行政」理念裡,解決國家隊教練及選手的「後顧之憂」是最基本的行政工作,這些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我們的就學、就業及生活保障等老問題,當年他扮演過左訓中心的「大喉嚨」,如今,國家運動培訓隊待遇已比80年代好很多了,不過用陳老師的標準,當然是永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