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問過我版稅的事,對於媽媽寫字維生,自是感到好奇。我告訴他們,不管是素人或暢銷作家,在台灣,作家版稅行情大約是書籍定價的10%-15%..。唸小五的女兒對數字的反應還蠻快,馬上驚訝回答,「所以媽媽你寫一本書,出版社賺90%!!!」。
喔喔喔事情不是這樣的寶貝。我趕緊算給他們聽,世上有些東西叫「專業」、「成本」。
我說:
「在台灣一本新書通常是打79折在賣,所以出版社在這時,拿到八成的錢。可是扣掉付給作家12%的版稅,所以出版社這時候大概剩下拿68%……。但等等,誠品啊、博客來啊、金石堂啊、小書店啊這些通路,他們要付租金、水電、行銷和員工薪水,那是很可怕的支出,所以可能要給通路20%到30%的抽成。
你看,這時候出版社就只剩下40%在手上了…。拿著這40%,還沒完呢,印書要付印刷廠錢啊,出版社要給攝影師、設計師錢、辦新書發表會要錢,編輯、企劃、會計也要有薪水,然後出版社還要租很大很大的倉庫放書..。然後很多書ㄧ刷也不一定賣得完,但所有的這些費用都發生了,不會因為書賣不好就可以省下來…。
把所有這些費用都扣掉,出版社出一本書最後是賺多少或賠多少,媽媽不清楚,但可預測到的是,毛利絕對不高。作者、通路、出版社,在這產業鏈裡,沒有人是大賺的(除非賣了幾十萬本。可是這種書去年在台灣應該不超過十本。而台灣全年大約出四萬冊新書…)。出版很辛苦,很難發財富貴,只有真心熱愛這個產業的人,才待得下來。讀者花三四五百塊錢買一本書,就能獲得知識和滿足,甚至因此提升生活的品質,是這行業很多人一起努力來的」
這樣講給女兒聽,他們就懂了。有時候我們覺得別人賺很多,是因為我們不理解、看不懂別人的付出與專業有多少。各行業都是,就像欣葉好好吃的菜脯蛋或金蓬萊名滿台灣的排骨酥,背後的成本,可不是只有那幾顆雞蛋或幾根排骨而已..。一本書的誕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