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力量
–
你一定認識梵谷對吧?
在你的印象中,梵谷是不是過了悲慘的一生?
比如說,我剛剛隨手在Google上搜尋梵谷,就出現以下的文章:
–
…梵谷一生窮困潦倒,沒有固定住處,終日流落於咖啡館。
去世前一個月,他曾說:
「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可以在一間咖啡廳裡展出自己的作品。」
梵谷一生對生活充滿激情,但生活卻處處折磨著他。
他十年的奮鬥得不到認同,畫作賣不出,經濟上還一直靠弟弟支撐,自己都感覺自己是弟弟的負擔。
–
(垂淚ing)
如果你再謹慎一點,查一下維基百科關於梵谷的說明,會看到:
–
1885年11月,梵谷移居安特衛普。
窮困潦倒的梵谷只能靠著弟弟寄來的錢購買繪畫用品,每天固定只吃麵包、喝咖啡、抽菸,但也常常酗酒。
1886年2月他給弟弟的信中說自去年五月以來他只吃過六頓熱飯。
–
看來,梵谷應該是真的過得很慘吧,還有什麼可以翻案的嗎?
我沒有想要翻案的意思,但是我可以給你一點具體的數據。
自從他決定當畫家之後,梵古就沒有工作收入了。
直到他過世,也只賣掉過一幅畫,賣了400法郎。
這些都是事實。
然後,以下這些也是事實。
他的弟弟提奧,每個月會固定給他150法郎。
150法郎在當時夠用嗎?
跟梵古同時代,有位大學教授,叫做斯特凡•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
月薪就是150法郎。
馬拉美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住在一所大房子裡面,有老婆有小孩,有傭人有保母有管家。
這就是月薪150法郎的水準。
再說一個人,塞尚,也是活著的時候,畫都賣不出去的。
塞尚的父親,是個銀行家,每個月給塞尚的生活費是:
「100法郎」。
而梵谷呢?
每個月固定150法朗,然後還天天哭窮。
所以弟弟提奧,經常還會在月底,補寄50~100。
甚至,有時候乾脆又多給150法郎。
如果這樣還要說生活過不下去了,窮困潦倒了….
那同時代的法國人,99%都要跳塞納河了….
那我們怎麼會有:
「梵谷很窮…很慘…這樣的印象呢?」
因為一個人,歐文•斯通(Irving Stone)
斯通還寫過一本極其煽情的梵古傳—《渴望生活》
非常暢銷。
今天世人對梵谷的印象,90%以上都來自這本書的渲染。
我聽過一個對這位作家最好的比喻:
「歐文•斯通是美國傳記作家當中的瓊瑤!」
他寫出來的梵谷,我估計很適合讓馬景濤來演
(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歐文•斯通出生於舊金山。
1923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算是有份燙金的文憑。
1924年,在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然後靠寫作劇本和偵探小說為生。
妥妥的文科才子模板。
但是,也有著文科才子的典型命運。
混了十年,默默無名。
1934年,在被17家出版商拒絕之後,他寫的《渴望生活》才得以出版。
然後就賣到爆炸了。
此後,歐文•斯通變成美國傳記小說界的印鈔機。
陸續為米開朗基羅、亞伯拉罕•林肯、達爾文和佛洛依德作傳,都很暢銷。
1989年,老爺子在洛杉磯逝世。
Irving Stone寫的傳記,把梵古塑造成一個被殘酷的命運擊垮了的天才。
這種筆調實在太對當時美國人的胃口了,所以大賣特賣。
不過,說句老實話,裡面大多數內容都不是事實。
但是,讀者喜歡,並且相信,而且買單,這樣就夠了,不是嗎?
–
我最近正在研究如何像Irving Stone老爺子一樣寫書賺錢,有興趣的出版社,可以連絡我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