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的社會跟專制社會對抗,誰會贏?

文:李天豪

先說說古羅馬。
古羅馬的社會,非常不平等。
所得最高的前1.5%的家庭,擁有全羅馬1/6~1/3的總財富。
共和國末期,最富的元老,財產是公民平均年收入的150萬倍。
可是,羅馬不是個共和國嗎?
公民之間不是相互平等的嗎?
怎麼會搞成這樣子?
 
我來稍微形容一下羅馬社會的資源分配,你就明白了。
羅馬共和國時期,國家收入的方式非常簡單,也非常直觀,就是兩種。
一種是短期收入:
「打了勝仗之後,會獲得戰利品,包括財物跟奴隸」
一種是長期收入:
「征服之後,設一個行省,然後派個總督去收稅。」
在這兩種收入當中,戰利品是由將軍來分配的。
多少比例繳交給國庫,多少比例分給士兵,給自己和親信留多少。
通通都是將軍自己說了算,爽!。
另外一種收入,則是由總督來收取,方法你懂的。
 
那麼,問題來了,將軍由誰來任命呢?
「元老院。」
再來,行省的總督,由誰來任命呢?
「還是元老院。」
所以,財富的中樞,就是元老院。
那麼,元老院會怎麼圖利自己?
來看一個知名的例子:
共和國末年,元老院把龐培派到東方當總督。
條件是,每年向羅馬繳交「一億」的稅。
當然,這是檯面上的數字。
 
檯面上的數字確定之後,桌子底下的交易就開始了。
當然,到了共和國末期,這些都已經變成慣例了,大家都熟門熟路。
通常是這樣的,元老院裡,會有20個元老,組建出財團。
然後派個聰明伶俐的代表,去跟龐培接頭,大概的意思是:
「我們給你1億2000萬,你把東部的徵稅權承包給我們。」
龐培這方面當然要談談價碼,做做姿態。
接著,在燈紅酒綠杯觥交錯之後,交易達成。
龐培人還沒離開羅馬呢,2000萬就進了他家的庫房。
 
財團呢?
財團方面會派出一批包稅人,跟著龐培的軍隊去東方徵稅。
所以龐培不但有個人好處,還省了很多麻煩。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行省百姓交不出這麼多稅的話….
包稅人直接變成銀行業代,借錢給他們。
當然,這是有代價的。
年利息多少呢?
「48%!」
要知道,當時羅馬城內平均短期貸款,利息是多少呢?
「6%。」
這簡直是搶。
 
更有趣的是,收稅收的太狠了,老百姓暴動造反了,還是元老院獲利。
首先,元老們會公開說:
「稅收太重,老百姓造反了,那就減稅50%吧」
意思是,在官方文書上,把每年稅額改成5000萬。
但是有趣的是,減少的只有交給國庫的稅額,老百姓該繳的,一毛不少。
而羅馬共和國少收的這5000萬,就落到財團口袋裡了。
你說,那老百姓還不跟羅馬拚了?
拚吧,這正合元老院的心意。
我元老院已經給你們這群窮鬼減稅50%,還造反?
 
給臉不要嗎?
派出大軍征伐,反正羅馬軍團很能打的。
打贏之後,還能再來個戰利品紅利,多多益善。
日積月累下來,元老院還不富可敵國?
你以為這已經是極致了嗎?
還沒完。
 
元老院連自己人—羅馬公民兵都敢坑。
怎麼坑呢?
收購公民的土地,讓奴隸去耕作,然後銷售農產品獲利。
當然,人家公民好好的種自己家的田地,憑什麼賣?
憑什麼?
 
元老院有的是辦法。
羅馬兵團的戰爭主力,就是這些平常務農的公民兵。
隨著元老院挑起的戰爭越來越頻繁,公民兵們也就經年累月的離鄉背井打仗。
剛開始的時候,平民春天種下麥苗,放下鋤頭去打仗,秋天還能趕回家收麥子。
後來,隨著羅馬的地盤越來越大,地中海成了羅馬的內湖。
士兵們的戰鬥半徑也就越來越大,離家越來越遠,出征一次要好幾年。
家鄉的田地沒人照顧,當然就荒蕪了。
留在羅馬的元老,就趁機低價收購囉。
這種搞法,就是共和國晚期無止境紛亂的根源。
 
劇情通常是這樣的:
這些當兵的,從戰場上回來一看,地沒了,老婆還跟人跑了。
那能服氣嗎?
哥們刀頭舔血這麼多年,殺人還殺的少嗎?
操!
兄弟們帶上傢伙,就去跟元老拼命了。
當然,輸多贏少。
當時,僅僅在義大利本土,就有超過100萬公民兵,因為還不起債而成為奴隸。
 
根據西塞羅說的親身經歷:
「他走出羅馬,不論往哪個方向,在一天的路程裡….」
「義大利鄉村只有元老的奴隸在勞作,卻幾乎看不到一個平民身份的農夫。」
你說,這種社會夠不平等了吧,該拼命了吧。
是啊,拚吧。
 
(中間省略50萬字….)
 
最後,羅馬出現了一系列的軍閥頭子把持政權,根源就在這裡。
從馬略、蘇拉,到後面的凱撒。
都是靠承諾給士兵土地,得到了軍隊的效忠,與元老院開戰。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連續劇還能不斷重複劇情。
將軍們手上有兵,阿兵哥們心裡有恨,那元老們當然家破人亡。
每次有大軍閥打進羅馬,元老們無不死的死,逃的逃,家產被將軍沒收,重新分配。
但是,分配完之後,基本結構沒改變。
 
幾十年之後,又出現元老們把持大量土地的情況,然後再度兵變。
這個戲碼反復上演,你說這羅馬共和國還怎麼撐下去?
可是,看到這裡,請停一下。
我說的是羅馬共和國的社會很不平等,羅馬共和制度維持不下去了。
我可沒說羅馬要滅亡了。
剛好相反,這個時代,恰恰也是羅馬戰鬥力最強的時代。
羅馬的領土擴張,完全沒被這種內部紛擾耽誤,反而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達到巔峰。
 
這是為什麼?
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得把眼光看向隔壁的希臘。
相對而言,比較平等的希臘。
雖然都是古代奴隸制度的社會,但是古希臘的制度和古羅馬很不一樣。
羅馬是共和制度,元老院穩坐釣魚台,可以玩死全國公民。
但是,雅典是民主制,是直接民主,事情就不一樣了。
 
舉個實例:
雅典海軍要建造一條新軍艦,或者雅典的保護神雅典娜要慶祝生日,誰出錢?
答案是:
「城邦裡最富的1200個人,就被要求代表城邦獻祭。」
 
獻多少呢?
「大概是一個五口普通之家三年的總收入。」
請注意,雅典的貧富差距,不像羅馬那麼懸殊。
雅典富人的年收入,只有普通五口之家年收入的12倍左右。
這種專門對富人徵收的稅金,算是減緩了社會的不平等程度。
 
按學者的估算:
「古羅馬精英階層,對底層民眾的榨取率高達77%」
「而雅典卻只有49%,相對溫和很多」
雅典是不是特例呢?
不是,希臘這邊,整體來說是比較平等的。
 
再看看斯巴達的狀況。
斯巴達禁止公民經營農業,更不許公民經營商業。
還沒完,為了避免商業帶來的貧富差距,斯巴達費盡心血。
比如說,刻意用鐵做貨幣,還故意在淬火的時候,加上醋,讓鐵幣很容易碎。
這樣,就沒有其他城邦的人,肯和他們做生意了,你要怎麼有錢?。
 
那斯巴達的人要吃什麼?
西元前480年,全斯巴達的土地,被平均分成了8000塊。
每個公民一塊,由被征服的阿爾哥斯人,也就是「黑勞士」為公民耕種。
斯巴達男子則住在軍營裡,專心致志地當戰士。
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簡單粗暴的戰爭機器了。
 
斯巴達要繳稅嗎?
會不會出現羅馬共和那種,元老院搞什麼包稅人的花樣?
不會,因為他們幾乎不需要繳稅。
斯巴達戰士唯一的經濟義務,僅限於定期向軍營食堂,交自己的那份口糧。
而且,那些口糧的品質,非常恐怖,只有斯巴達人自己吃得下去。
當時,有個偶然路過的外邦商人,在斯巴達的公共食堂裡吃過一頓飯。
 
他剛喝了一口扁豆湯,就大聲叫道:
「我可算知道,斯巴達人為什麼打起仗來都不怕死了。」
(每天吃這種東西,不如勇敢捐軀算了)
好了,說了這麼大一篇,終於把平等社會跟專制社會大概描述了一下。
 
接著,我們來研究一下:
「希臘跟羅馬誰比較強?」
事實上,對西方歷史稍微有點概念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答案:
「羅馬統治了整個地中海世界,當然包括希臘。」
 
所以,問題就應該是:
「為什麼比較平等的希臘,打不過很不平等的羅馬?」
你可能會覺得:
「羅馬士兵被壓榨的那麼慘,應該會很痛恨自己的國家才對啊?」
「如果雙方打仗都靠公民兵上場,那希臘的戰鬥力,應該勝過羅馬才對啊?」
 
就好像,當年希波戰爭的時候….
雅典、斯巴達打垮了人數比自己多十倍以上的波斯帝國大軍。
為什麼,這種以少勝多的現象,在對上羅馬之後,就不再重演了呢?
其實,根據歷史的規律來看,羅馬勝過希臘,才是正常的。
因為,社會不平等,就代表統治者:
「榨取社會資源的能力很強」。
 
羅馬共和國能夠經年累月的,榨取平民77%的財富,正說明:
「羅馬公民對國家的依附需求很大,即使被搞得這麼慘,也不離不棄。」
然後,我們來看看,兩千年前的冷兵器戰爭型態,你會發現:
「在科技沒有突破性進展的冷兵器階段」
「軍隊的組織力越強,戰鬥力就越強!」
 
所以,越是不平等的社會,凝聚力越強。
越是均富的社會,戰爭的動員能力,反而就越差。
還是來看雅典。
 
本來,雅典的社會就比較平等,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失敗後,富人遭到重創,財富不平等進一步被削弱。
這也就代表,雅典的戰爭動員能力,進一步被削弱。
八十年後,面對馬其頓的腓力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爸爸)的威脅
雅典竟無一人敢對抗。
 
當時,為了動員人們參戰,古希臘最擅長演講的德謨斯蒂尼大聲疾呼:
「雅典的男人們,你們曾經拿起武器反抗波斯人,反對斯巴達人。」
「你們曾親身參加戰鬥,直面危險,為的是讓他人獲得權利。」
 
「但是現在……」
「你們就要失去自己的財產和自由,卻還在坐以待斃!」
但是,就連這位偉大的雄辯家也失敗了,他的話根本就沒人聽。
泡在均富平等社會溫泉裡面的雅典人,被馬其頓大軍輕易的征服了。
這就是為什麼羅馬人征服了希臘人,而不是希臘人征服了羅馬人的原因。
 
結論:
如果我們能把不平等指數,直接理解為社會資源動員指數。
就可以解釋,古代社會的很多現象。
越是不平等,其實也就代表資源越集中。
而戰爭,其實就是比誰能更集中資源,在關鍵局部,不是嗎?
(資料來源,Walter Scheidel,《不平等社會:從石器時代到21世紀,人類如何應對不平等》)
頭條留言
李天豪
李天豪
資深歷史老師,服務於教科書出版社與補習班多年。 喜歡看歷史,更喜歡說故事,規定自己一年要寫一百萬字。 說書不只是職業,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寫出來的文字,都是可以說的故事。 每個故事背後,主角不同,說的都是人性。 人性永遠不變,幾歲來看,總是很有意思。 以史論今,希望以後可以論金,最好不要變成論斤。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A-Lin 第二場 大咖女團浪姐543載歌載舞《忘...

A-Lin 誠意十足一口氣演唱29首金曲    ...

重返長治再見老麒麟 46年師徒球聚不散

寶島台灣的基層足球可貴的是充滿著鄉村純情味!1999年帶領中華木蘭女足隊留下至今最後光榮史亞洲盃亞軍佳績的教練張明賢,出身屏東長治鄉下,年少屏東地區算是足球沙漠,但張明賢年僅17歲便在家鄉帶訓比他小五、六歲的長興國小及長治國中足球隊,如今已64歲了,早年由他帶出的那群「長治麒麟」老

加捷生醫新廠米香食品瞄準Q2開啟新營運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台灣鋼鐵集團(簡稱”台鋼集...

台灣尚勇引春聯熱!信義房屋邀張炳煌大師再揮毫「金蛇...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近期由書法大師張炳煌題字...

2025年慈濟高雄區冬令圍爐新聞稿 慈濟感恩獻祝福...

高雄慈濟於1月18日分別於高雄與鳳山靜思堂等2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