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的天主堂

圖文:陳志東

沒有蜂炮時的鹽水小鎮,最趣味的,應該會是鹽水天主堂。
 
早年西方宗教在世界各地傳教經常遭遇文化鴻溝,因此1962年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中,確立了教會可與被傳教國的傳統文化相容,也開放香爐與祭祖,台灣各地也從此出現許多充滿在地特色的教堂,其中集大成者就是「鹽水天主聖神堂」。
 
這個教堂外觀有點像寺廟,最有趣是教堂內滿牆壁畫,上帝長得像南極仙翁,正讓耶穌背上十字架的是手持皮鞭的清朝服飾官兵,正前方「最後的晚餐」大壁畫看起來像孔子師徒同樂會,餐具是筷子,就可惜他們吃的是包子饅頭而不是鹽水意麵。每次來到這教堂,就覺得充滿歡樂。
 
著名的台南鹽水版「最後的晚餐」
鹽水天主堂優美壁畫

這裡不是鹽水,是

屏東霧台天主堂

,當地教堂也有著當年天主教在地化歷程的趣味景觀,耶穌跟聖母都打扮得像魯凱族人,最可愛是椅子雕刻成族人,背上小布袋裡頭裝著聖經。

頭條留言
編輯中心
編輯中心
樂聯網的編採群,重視現代生活,強調正面消費與健康觀念,沒有惱人的腥羶色與做假的政治議題,同時也採用數位科技來創造媒體新價值。 我們的核心理念是「分享快樂分享正確價值」,優質新聞是好媒體的必要的條件,歡迎有此共識的朋友來共作共榮;歡迎您使用電郵聯繫我們:Email:[email protected]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中國首次非洲聯合軍演 一場新的地緣政治博弈開始

墨新聞|編輯中心中國空軍於4月中旬首次赴非洲,參加...

減塑也能抽黃金!快到嘉義東市場、共和市場試試手氣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為...

走讀台中甜蜜山城! 「客庄小旅行」登場 民眾大讚超...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2025 探尋台中山...

【南方視角】被總統接見的母女:從公益行動打造親子成...

圖/成功電台 南部最大聲/記者  曾志...

十五年後的清明

民國99年清明,我在代表處陳慧興武官陪同下從新德里飛往蘭迦,祭掃當年遠征軍留下的一片軍墓...不容青史盡成灰!我們一棒接一棒,對諸先烈當年為和平而戰的追思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