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竟是中、美雙方攻防的罩門

圖文:烏凌翔

製造業,竟然同時是中、美雙方攻防的罩門。要想預測中、美誰能笑到最後,就必需仔細觀察製造業中全球供應鏈的變化,這顯然是拜登政府上任一個多月來的施政重點:重組全球供應鏈!
為何拜登不直接振興美國製造業即可,要費力調整其它國家的供應鏈?答案是:做不到!
拜一、二次世界大戰之助,曾經執世界製造業牛耳的美國,在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全球產業分工」原則引導下,只保留利潤最高的上游環結-譬如設計、品牌經營,而把辛苦又往往有傷環保的製造環節「外包」給開發中國家。當時看起來絕佳的策略,後來卻造成產業空洞化的惡果。
要扭轉,談何容易!
遠在歐巴馬上任兩年半之後的2011年6月,他的「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CAST, 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就提出《確保美國先進製造業領導地位》的政策報告,歐巴馬也接受建議,分別在白宮與商務部成立了專職辦公室,推動把產官學三方綁在一起的「先進製造伙伴計劃」(AMP, 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 )。
結果呢?顯然沒效。直到川普2017年上台,還在喊「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沒有製造業的美國,GDP數字雖然依舊領先全球,卻是靠拉大貧富差距的金融業撐大的,這也是傳統支持民主黨、遍佈「鐵鏽帶」的藍領工人,「變心」支持共和黨川普之故。製造業不振,美國不易再次偉大。
少了製造業,藍領工人減少的不只是收入,而是工作,所以馬雲曾拜訪川普宣稱要為美國創造一百萬個工作機會,郭台銘也前往威斯康辛設廠,他們都看到川普的憂慮與競選承諾,但都沒幫上忙,問題還在美國自己。
再來看中國。中國不是「世界工廠」嗎?為什麼被美國以少數高科技產品為武器壓制之下,似乎完全沒輒了呢?
答案是中國只能算「世界組裝廠」,許多關鍵零組件,仍依賴外國!
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以廉價勞動力與無視賠上環境成本的條件,承接先進國家轉移來的「黑手」製造業,在急於發家致富的心態引導下,出現「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共識,在上個世紀的時空大環境也許有道理的策略,卻種下如今被掐脖子的惡果。
要扭轉,談何容易!

中共總理李克強上任兩年多之後的2015年5月,中共國務院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政策,究其內容,可以看出中共政府明顯自知中國只是製造大國,而非製造強國;人家德國早有基礎,一步一步來到「工業4.0」,中國則是必需工業2.0、3.0、4.0同時推動。
結果呢?一方面對自己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再一方面,嫌晚了點。2018年3月川普發動所謂貿易戰之後,在中共國務院印發的新聞稿中隻字未提的半導體產業=芯片製造,竟然就成為華為、中興通訊、中芯國際等一干所謂高科技公司「窒息」的殺手鐧。好似餐飲業忽然買不到鹽了一般,少了芯片,至少資通訊產業、與正在新興勃發的電動車產業,要為中國製造業再創輝煌,幫助中國崛起,有點難了。
雙方都為振興製造業而頭痛。事關社會安定的就業問題,茲事體大。
華盛頓的策略是,既然做不到號召製造業回流美國,就號召盟友組成供應鏈聯盟。守,可以確保自己的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不致因自己造不出來某些產品而受損;攻,可以讓中國造不出來攸關國力發展的戰略產品,來拖慢中國的崛起。
北京的策略是,一群友邦大多是第三世界的小兄弟,科技實力太弱,只能加強自主研發,再配合大內宣,凝聚民心士氣來「自力更生」。
一位在大陸工作多年,還娶了一位陸籍嬌妻的台商對我說:中國雖然經濟進展神速,但國力比老美其實還差很遠,宣稱無意改變國際秩序,應該是真的,根本沒能力嘛。
一位外省第二代,但在美國生活多年的朋友,憤憤不平的對我說:現在的國際秩序,不就是美國人自己戰後制定的嗎?按自己定的遊戲規則打不贏中國人,就要改規則,「shame on them」(他們真可恥)。
關於第一個問題:國關現實主義者,是不會相信一個國家說了什麼,「命運共同體」是真是假,要觀察它做了什麼,才能確認其意圖。中國的製造業增加產值,在過去20年,連續超越德國、日本、整個歐盟、以及美國(請參考附圖),造成那麼多西方老牌廠商熄燈關門,改變了全球供應鏈,就等於改變了國際分工-也是一種國際政經秩序,當然被美國視為「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ist)。
關於第二個問題:以全球為範圍的供應鏈,即,國際分工,既然是一種國際政經秩序,必然由霸權國來制定,而霸權國必定依其自身的最大利益為依歸來制定,不會考慮羞恥與否。
現在問題在於,威望因川普而受損的美國,還能維持多大程度的霸權?如果還夠「霸」,拜登就有望成功按美國利益改訂國際分工安排,不夠霸,就只能放低身段跟各盟邦磋商妥協,才能共同對抗中國。
頭條留言
烏凌翔
烏凌翔
台大電機系、美國 U. of Michigan, Ann Arbor 電腦碩士,曾任職台視新聞部、公共電視新聞部、CNBC、多年企管顧問;現為台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大國競爭、國際關係理論。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科技創新引領新時代!朗色林科技推出全球首款人造合成...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台灣朗色林...

年輕世代激發客家音樂新生命力「野SONG野HAKK...

商傳媒|記者張瑞珊/台北報導臺北市客委會為吸引更多...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24」 11月21日至2...

展出900款創新科技產品及方案,共建年齡友善智慧城...

捷運美麗島站水池每2個月清理一次  

南部最大聲 / 王聖權 高雄報導 捷運美麗島站具...

【南星風雨】 當「風」來時 靈活與尊重更輕鬆

《南星風雨》是時事結合占星和星座, 每週根據當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