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而無「礙」 教育部體育署適應體育發展中心 1/7 揭牌

【台北訊】為落實國民體育法、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等相關法規,及建構有「愛」而無「礙」之適應體育師資增能與輔導網絡,教育部體育署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置「適應體育發展中心」,今(1/7)揭牌正式開始運作。

共同為「適應體育發展中心」揭牌的選手包含: 2021東京奧運會贏得臺灣第一面柔道銀牌的楊勇緯、2012倫敦帕運柔道銀牌李凱琳、2021帕運羽球男單第4名的方振宇、2013年聽障奧運羽球女單金牌范榮玉、2021東京帕奧跆拳道亞洲區資格賽銀牌陳健強及2017世大運跆拳道品勢混合團體金牌蘇佳恩運動員。

依據《108年學校體育統計年報》所載,高中以下各級學校有86%身心障礙學生參與體育課,採「與普通班學生一起上課」之方式。適應體育教學困境,以「師資或人力不足」,佔比達56.21%,有高達64%有教師有適應體育專業知能提升的需求,但在國小有29.61%、國中32.67%及高中20.91%的學校,卻從未舉辦過任何適應體育專業知能培訓課程或研習。

為營造友善的適應體育教學環境,除已於《國民體育法》第12條及第14條明定,各運動場所應規劃無障礙空間和設施,學校也應提供身心障礙學生「適應體育」教學課程,以確保身心障礙族群的運動平等權。體育署自106年起推動「推展學校適應體育計畫」,以倡議、教師增能研習、遴選適應體育標竿學校為主軸。迄今已舉辦超過40場次研習、培訓 1,400位以上教師、設置8所標竿學校,累積已逾8萬人次瀏覽適應體育平台,超過89萬人次觸及適應體育相關議題,提升社會大眾對適應體育的認知,並期許教師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設計,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參與。

帕運好手李凱琳表示,在柔道的訓練中,要隨時判斷對手攻防及移位,但因為除了視障以外,自己本身聽覺也逐漸喪失,所以比賽中都要比其他選手付出更多專注力。李凱琳也提到未來國內要有更多優秀身障選手,就必須從學校中的適應體育開始,透過體育課讓身心障礙學生愛上運動。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我找到上帝為我開的另一扇窗,並努力實踐著!」方振宇不因先天肢體阻礙而放棄運動,羽球是東京帕運首次新增的項目,首次帕運即奪得第4名,也為臺灣身心障礙運動體育史寫下嶄新的一頁。

「WeThe15」是聯合國推動10年運動平權及消除歧視重要政策,其代表全球身心障礙者佔了總人口15%近12億的人口數「WeThe15」與國內近年倡議的適應體育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是同樣的觀念。適應體育新觀念就是為任何想要運動的人,調整出適合他們的體育課,讓「每位孩子皆有享受運動的權利」、「老師能客製化的指導運動」及「每個不同的人都享有被尊重及獲得成就感」為達到目標而努力。

體育署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置「適應體育發展中心」,期能整合大專院校體育與特教資源,透過縣市政府、大專院校師資育成、國民教育發展階段課程優化之多管齊下,以落實適應體育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的融合式教學,讓身心障礙學生也能愛上運動,「愛」而無「礙」。並期許「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能成為資源共享、專業人力架接與資訊傳播的中心,讓每一個有需要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並能享受運動帶來的無限感動。

適應體育發展中心揭牌儀式記者會_教育部次長 林騰蛟 代理署長上台致詞(圖:虞煥榮攝)
楊勇緯、李凱琳兩位選手接受訪問暢談體育平權的經驗(圖:虞煥榮攝)

頭條留言
Richard YU
Richard YU
新聞可以曲高,卻不能嬌情;評論可以艱澀,卻不能偏頗!媒體工作已是職涯的全部,盼能多多分享快樂趣事、也分享好經驗。 在今天噪雜混沌的新舊媒體聲浪中,讓我們一起灌溉出片片有溫度、有歡樂的淨土。 早晨醒來,一張優美的畫面能給您幸福的感受,一則雋永有深度的好文章,亦可讓您突然解了一個許久未想透的結;何不讓彼此多開心一些?這就是我們原創的動力!也請不吝給樂聯網多些指教,歡迎留言-[email protected]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沙灘足球世界盃落幕 巴西七度稱霸無愧王國

2025年國際足總沙灘足球世界盃(FIFA Beach Soccer World Cup)剛在在塞席爾首都維多利亞落幕,一直是世界「沙灘足球王國」的巴西隊,在冠軍決賽中以4比3擊敗白俄羅斯隊,成功衛冕,並捧起隊史第七座沙灘足球世界盃的冠軍獎盃。

技職實力大爆發!2025 技專成果展 64 隊脫穎...

為提升技專校院學生的研究實力與實務能力,教育部舉辦「2025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展現技職教育的應用價值。今年共有來自48所學校、1,181件作品報名,經過產學研專家進行書面初審,共有33校141件作品進入決選,最終選出64件優秀作品,涵蓋醫療、環保、AI、農業等多元領域。

從高中到大學的關鍵轉捩:AI-Powered 時間...

高中畢業至大學入學之間的過渡期,是學生由受控走向自律的關鍵時刻。台南光華高中與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TKB台灣知識庫攜手合作,日前於校內舉辦「高三生時間管理講座」,導入AI輔助規劃概念,協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力與生涯規劃意識,為邁向大學做好充分準備。

台灣總工時全球前五 丁學忠:新增5國定假日、盼減少...

墨新聞|地方中心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國民黨團所提《紀...

淡江健兒全大運摘5金6銀14銅 續占無體育相關學系...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記者王薇婷淡水校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