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勝天嗎?
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南部橫貫公路、中部橫貫公路都證明,人要心存感激,不要和老天鬥嘴鬧脾氣⋯。
地球46億年歷史長河,長如銀河不知首尾,發生什麼事?多如成千上萬隻野牛毛,沒人完全看過也無法理解。
但是走一趟南橫,心情沈重;地球其實一次次告訴地球人:我很單純、不難理解,只是你們裝作沒看見。
南台灣鄉親都管荖濃溪、高屏溪的砂石叫「澇賽石」(拉屎石、沒用的石頭)。
這種石頭鬆、軟、脆,不但不能拿來做雕刻,連當建材作石牆、石柱,甚至摻和水泥當混凝土都不行。
但是,整條荖濃溪,甚至廣義的説,南部地區從急水溪、白河水庫淤沙作廢、十八羅漢山,可以說八掌溪以南的地質岩層都是砂(礫)岩,全都是結構鬆軟的地球軟板塊組成。
我在東山斑芝花高爾夫球場、月世界、國道三大樹隧道旁觀察,南部地層和中部、北部很不同。
幾億年前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碰撞,造山運動隆起托高了台灣島,一半硬地、一半軟土,很久很久以前就註定了台灣的土地結構。
這次搭乘大巴士轉九人小巴上長青祠、天池,一路上看到溯荖濃溪而上的南橫公路,千瘡百孔、柔腸寸斷,政府和公路總局順應民意,犧牲人命、流血、流汗,還流掉許多納稅人的錢,一修再修被莫拉克,八八風災、602水災破壞的道路⋯。
但是,十多年來,大旱之後的大澇沒有停過;沖刷下來的石礫泥砂,將河床填高到幾乎和路面一般高。
在全球疫情仍熾時,我們有幸上天池,走了一小段「中之關」步道;喜悅之餘,還是有些抑鬱:人可以勝天嗎?
明天會是什麼狀況⋯?
#南部橫貫公路
#聖嬰現象
#國土規劃
#人命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