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民主是這一代台灣人共同的責任,《美麗島雜誌》創刊43週年紀念活動在中壢

【桃園訊/ Lilia Yu 】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民主的分水嶺,而早於美麗島事件發生於1977年的中壢事件,最重要的場景就是鄰近壢景町的中壢分局,因此,桃園市政府盡力保存歷史建築原有的樣貌,將壢景町打造為文化活動集會所。回顧這段歷史,別具意義,同時也期盼透過紀念活動,讓更多人認識中壢是民主的故鄉,瞭解到桃園與台灣民主發展有密不可分的深切關聯。

從《台灣自救運動宣言》到《美麗島雜誌》,其中所撰述的內容與台灣的民主化路徑相同,再次回顧美麗島雜誌社的相關紀錄,特別有感。而在美麗島創刊43年後的今日,台灣民主已然成熟,但也正面臨全新的挑戰,一方面要保護台灣民主,不被外力所扭曲及改變,二方面則要繼續壯大台灣的民主,這是這一代台灣人共同的責任。

美麗島雜誌》訴求民主、人權、法治等基本道理,並希望取代黨國一體的觀念、取代反攻大陸的神話,以台灣為主體開展屬於台灣的民主。鄭市長說,美麗島事件獲得台灣人民廣泛的同情與支持,因而有了後來的黨外民主運動及反對黨成立,打開台灣民主化的大門,可謂是沒有中壢事件,就沒有美麗島事件,也就沒有後來的民進黨。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表示,1979年美麗島雜誌社成立,並於8月16日《美麗島雜誌》創刊,台灣的民主從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不斷發展,幾十年後,現今台灣的政治領導者都是當時的新生代,當時僅十餘歲的鄭文燦市長,現在也成為政壇的象徵性人物,可見推動新生代政治運動是成功的。許董事長也肯定鄭市長執政不分藍綠,樹立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舉」的典範,他也期盼鄭市長的「桃園模式」能成為「台灣模式」。

頭條留言
Lilia YU
Lilia YU
雖然說「聞道有先後」,但是「術業有專攻」,年紀大不代表學問大,世代交替,後浪比前浪,新世代領航員總是會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專注且熱愛於人文,歷史紋理,以及生活中的老物件,並且能夠從中加以運用創造出新商業模式及活化閒置空間。目前熱衷於研究及觀察社會中每一個角落所發生的美好事物,同時也積極參與文創,在地創生及社福、公益團體的各項活動宣傳與規畫執行。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看那白色麥田

今天是傳統節氣中的 “芒種”,北國大地可以開始期待夏小麥的結實了。在暖風熏人的初夏夜裡,我們來聽寧靜悠遠的威爾斯民謠 《Watching the White Wheat》。

優秀的台灣工程師

台灣的年輕工程師真是了不起!只要給他們一個方向和切入點,他們就可以日以繼夜的努力,終底於成。

2025台北電影節蒐羅國際影壇激賞鉅作  匯聚青春...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2025第27屆台北電...

美國北達科他州教育廳長參訪桃園市青埔國小 聚焦國際...

墨新聞|綜合中心【記者曾郡貞/桃園報導】美國北達科...

啦啦隊女孩攜熊讚嗨翻臺北館 高雄國際旅展邀你一起臺...

墨新聞|記者呂泓陞/台北報導2025高雄國際旅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