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大小取決於我的心智-湖濱散記

【作者/舒舒看世界 Chouchou’s Diary】

我從小就被訓練去成為一個有條不紊的人。
寫字端正,房間整潔,功課不遲交~ 父母和老師眼中的乖寶寶。

「看書做事都要從頭開始,持續不間,有始有終。」父母敦敦教誨。

學校的老師上課,也是從課本的第一頁教到最後一頁(理論上的理想狀態,實際上常是老師教不完,最後幾課匆匆帶過,讓我們在家自己看)。
這樣的成長經歷,塑造了我一絲不苟的性格,也養成了我在讀書時,習慣從第一頁讀起、最後一頁結束。

這樣的訓練符合工業社會的需求 — 有條有理的「小螺絲釘」;

然,這個人格養成模式,也在我的腦袋裏劃下了無形的「框架」:
一本書沒有從頭讀起,就不是正確讀法。
一本書沒有讀完,就不該拿起另一本書。

大學時買了一本當年文青必讀的《湖濱散記》。

可能因為我的生活經驗不足,可能因為當年的我和那個版本的譯文「不投緣」,我看不懂梭羅的自然思想和他的生活哲學,更無法理解此書成為美國文學史經典的原因。

讀不出《湖濱散記》的醍醐味,又被「書必須從頭開始讀」的信念綁架,這本書被我翻了幾頁後,從此束之高閣。
好書如好酒,不但歷久彌新,而且總會吸引後人去重新挖掘它、詮釋它。

去年《湖濱散記》出了新譯本,譯者林麗雪 (自然名:桫欏)是我的閨中密友,從事專業翻譯多年,更榮獲過業界大獎。
特別的是,她擔任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多年,對於大自然的理解和熱愛,超過普通人。

拜她的「生花譯筆」,我重拾湖濱散記 ~~ 不讀則已、一讀再也難以放下:書中信息如同 #黃河之水天上來,源源不絕的刺激著我每一根神經。
我右手捧著科學奇書 《#宇宙從我心中升起》,左手翻著大自然文學《湖濱散記》,像愛麗絲般一頭鑽進了兩個不同的神秘世界。

(註:前書在上一篇貼文中談過)

然,大腦神經元彷彿突然跨越了左右腦的分野,水乳交融的連結在了一起。

猶如粒子糾纏,雙生粒子的心靈感應—— 21世紀的科學家 蘭薩 和19世紀的哲學文人梭羅,因為我的意識,而有了跨時空的交集。

湖濱散記信手捻來,有太多可以反覆咀嚼和玩味的文字與思維,今天先分享英文原著374頁的「論自由」:

“If I were confined to a corner of a garret all my days, like a spider, the world would be just as large to me while I had my thoughts about me. ”

「如果我終生像蜘蛛一樣,
被迫侷限在閣樓的一角生活,
只要我還擁有自己的想法,
世界對我來說仍舊是那麼樣大。」

這就是我在經歷了過去兩年的新冠疫情、法國五度封城 後的生命領悟:
封城可以限制我的物質身軀,卻無法桎梏我的心靈。
能夠捆鎖住我心靈的,只有我自己的心智和意識。
自由無所不在,世界的大小取決於我的心:
心小將如網上蜘蛛,
心大則如北溟之鯤、扶搖而上之鵬。

題外話(附圖2):
提起鯤鵬,我就會想到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
他是西方斜槓人生 第一人,身兼:
畫家/建築家/科學家/醫學家/歷史學家/視覺藝術家……
一位傳奇人物,也必將與同時代的伯樂相遇。

強盛又睿智的法國國王 蘭西斯一世 (François le 1),以上卿的最高規格,將達文西延攬至他的宮廷。

「士為知己者死」。

達文西在完成了無數的發明、發現和創作後,最終老死在法蘭西斯一世賜給他的克勞斯呂斯城堡中,沒有再踏上故土義大利。
在達文西離世500年後,我則有幸來到了他人生最後的落腳處、他的實驗室、他的城堡。

頭條留言
編採中心
編採中心
我們是一群正向思考與高度熱忱的新聞從業者,有溫度的報導與分享快樂的經驗,是我們24小時365天不分晝夜的職責!歡迎各單位及企業提供我們採訪訊息及活動通告,有任何編採的需求也請留言或提供給我們建議,請在電郵[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好消息,感謝您。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大義覺迷》你從什麼時候感受到基督之愛的呀?

有天接受一家媒體TV專訪,題目是:「有愛走遍天下,王建煊院長訪談」訪問一小時,問題交流三十分鐘,時間不算短,但仍然不能盡興。主持人第一個問題是:「院長,您是個有著高度愛的人,談談您從什麼時候感受到愛?特別是基督的愛。」

沒有進球的歐冠卻精彩 守得住進球需天賦加球運

今天9月19日凌晨歐冠「聯賽階段」首輪上演一場重頭戲,曼城主場迎戰國際米蘭,這是2023年歐冠爭霸決賽的「重演」,國際米蘭作客成功頂住了向來強攻的曼城,全場比賽雙方共計交出35次射門,射門比為22(曼城)比13,一場0比0沒有進球的歐冠,其實踢得很精彩,賽後曼城主帥瓜迪奧拉盛讚國米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