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生活,青少兒學生高密度上網,是否透過數位平台接觸各式美感經驗?政大數位傳播文化行動實驗室黃葳威教授調查發現,數位科技成為日常,青少兒學生對於生活與環境的美感覺呈現,已有相當覺察力;可惜青少兒在網路空間的美感呈現面感知有限,仍待加強。
政大與白絲帶關懷協會16日發表「2022台灣青少兒美感素養與上網趨勢調查報告」,根據全台22縣市103所大學、高國中小學在學學生分層抽樣調查,分析8365份有效問卷得知,台灣青少兒學生的美感素養可分為美感呈現與再現反思兩層面。受訪在學學生的美感素養整理平均值為3.77分。美感呈現得分(M=3.94)高於再現反思層面(M=3.59)。
她解釋,青少兒對於藝文展演作品的覺察或鑑賞,以及不同文化創作的辨識,表現較佳。這反映台灣近年多元族群文化教育、藝文教育已逐漸發揮影響力;疫情期間實體的藝文活動暫停,影響受訪者實際接觸的機會,然而,青少兒學生透過網路搜尋相關藝文資訊的行為也相當有限。
黃葳威指出,疫情間凸顯數位學習與視訊會議價值,調查小五至大四受訪在學學生結果顯示,在學學生每週使用手機時間達37.56小時,上網時間有38.56小時,看電視時間有12.08小時,運動時間僅9.66小時。
新冠疫情消長,網路儼然扮演現代人接觸世界的重要窗口。報告提出「跨越元宇宙的媒體識讀」MEDIA建議如下:
1.活出美感 M(Mingle):結合作息,活出美感日常。
2.美感教育 E(Education):提升品味,落實美感教育。
3.數位品味 D(Digital):善用科技,提升數位品味。
4.洞察思維 I(Insight): 慧眼洞察,發掘設計思維。
5.創意行動 A(Action):尊重智財,展開創意行動。
政大副校長詹志禹教授表示,政大近年鼓勵師生進入臺灣偏鄉離島,推廣高國中小及學齡前美感素養與科技知能,希望台灣年輕一代可以運用生活素材,發揮創意與設計思考,面對全球化的發展態勢。
中嘉集團桃園系統許巧妮總經理,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意義,同時頒發2022元宇宙迷因梗圖媒體識讀比賽社會組、學生組優選得主,社會組前三名有:丁于庭、林建豪、林純如;學生組前三名為:李宥萱、陳又嘉、陳佳蔚;並分別有五位佳作得主:廖敏妙、林谷芸、劉玟德、秦純樂、鄭庭。
白絲帶關懷協會與政大今年推出《天菜》網安微電影與手繪本,關注兒少年使用可紀平台的數位性剝削風險,微電影將推廣至各級學校,相關訊息可查詢協會官網http://www.cyberangel.org.tw。如果遇到兒少網安問題,也可撥關懷專線02-8931-1785(幫救沉迷‧e起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