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2006 年的卡達

當前全世界眼睛焦點都在卡達,世人對卡達的富裕嘆為觀止。

事實上,在2006年我們初抵杜哈採訪亞運時,也被這個沙漠城市的豪華亮麗嚇了一跳。

而且他們辦大型比賽上癮,現在又拿到2030年亞運第二次承辦權。

16年前,我們訝異這個幾乎全年不下雨的乾旱沙漠小國,居然有非常漂亮的高樓大廈,到處蓋標準運動場館外 ,還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高爾夫球場。

他們在2000年拿到亞運承辦權時,就答應提供一座標準的18洞高爾夫球場,給包括曾雅妮 、潘政琮的亞洲各國選手比賽。

那個時候我正好開始學打高球,11月底達杜哈完成媒體報到後,很好奇,我即向賽會提出在開幕典禮前先採訪高爾夫球場的要求。

依規定,他們必須滿足有證記者的要求,這時抵達杜哈的記者還少 ,他們派了一個女志工開球道車,陪我上球道拍照,並完成答詢。

這是一個城市郊外的沙漠區,他們在五年前就找來外國設計師場勘畫圖,先拉大水管埋在地下,挖好幾個大水溏儲水;聽她解說光是解決水源及灑水設施,這些硬體就用了兩年時間,接著開始進行植被培育 。

他們非常用心地引進國外奇花異草,以及代表卡達阿拉伯的棕櫚樹,觀察他們對高溫乾燥的適應,汰舊換新,居然在沙漠18洞高球比賽場抹上一層綠。

果嶺的設備不馬虎,綠油油的小草在果嶺上像地毯般平整,還有水鴨走動,非常神奇。

中華高球隊在這一屆的亞運高爾夫比賽成績不錯,只有15歲的潘政琮個人賽得到銀牌,男子團體賽銅牌;後來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曾雅妮在這屆個人賽第四名。

這就是16年前的卡達,聽說他們又從亞奧理事會OCA手裡拿到2030亞運承辦權。

在卡達,似乎沒有什麼事不可能 。

#2022卡達世界杯
#2006杜哈亞運
#2030杜哈亞運

頭條留言
蘇嘉祥
蘇嘉祥
一個愛運動的體育文字工作者,在民生報體育中心上班28年餘,退休後兼任體育助理教授工作之餘,不安於室。特別喜歡拈花惹草、遊山玩水,尋幽訪勝、品嚐美食、挑精揀肥⋯。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國父紀念館走讀台東南迴 體驗南島文化之美

為喚起大眾對歷史文化與族群多樣性的關注,國父紀念館今年推出「走讀國父史蹟與多元族群建築文化活動」系列,從4月起至7月中旬,規劃10條具代表性的走讀路線,走訪全台歷史場域與文化空間,邀請民眾實地走訪,體會台灣社會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蘊。其中東部路線「走讀義築與南島文化——台東南迴」於5月10日登場,帶領學員沿南迴公路踏查,探索建築與文化交織共生的風貌。

板橋慈惠宮歡迎昆山慧聚天后宮會長孫德聰暨隨行貴賓蒞...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兩岸姊妹廟宗教...

晶鑽生醫攜手淨妍醫美集團,妮芙蕾填充劑開啟醫美填充...

商傳媒|記者張瑞珊/綜合報導晶鑽生醫(Diamon...

影/母親節動物園大冒險!亨泰光學攜手大學眼科,親子...

商傳媒|記者鄭甫凱/台北報導疫情後數位生活加速普及...

Campari 攜手 Mads Mikkels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