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即將全面數位變身, 編舞家謝杰樺《肉身賽博格》化焦慮為舞作

【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成軍12年的安娜琪舞蹈劇場,由編舞家謝杰樺領軍,抽取日常對數位的想像與哲思,聯手科技藝術團隊開啟科技舞蹈創作計畫3部曲。新作《肉身賽博格》4月22日、23日將於歌劇院首演,以螢幕串接舞者身體器官,打造一場前所未見、AI即時運算的互動舞蹈演出。

科技藝術家王伯宇將AI化作第4位舞者,展現肉身與數位溝通的曖昧性,混亂但令人驚喜。_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反思時代演變,探索肉身經驗的可能性
首部曲《Second Body》探討肉身(First Body)跨入數位時代經歷的急遽擴張與變化,2015年於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首演驚豔國際,至今海外邀演不斷。2019年第2部曲《永恆的直線》(The Eternal Straight Line)則以直線比喻肉身不滅,探討一個沒有死亡、沒有生命終點的未來。隨後,疫情顛覆全球,加速數位科技融入日常生活,頻繁的線上會議、無數個數位分身,令謝杰樺備感焦慮。

歡迎觀眾體驗一場科技狂歡,一同想像人機共創的未來世界。_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當未來的世界與AI徹底融合,眼前所見不再是絕對的真實,我們究竟會如何與AI『在一起』?」謝杰樺延伸這個想像,3部曲最終章《肉身賽博格》,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支持下創作,聯手當若科技藝術團隊,透過舞蹈展現肉身與AI互動,藉以提問「當人類正式與數位共存並化身半數據人,什麼才是真實?驅動人類的慾望和動力(eros)又會是什麼?」

《肉身賽博格》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支持下創作,聯手當若科技藝術團隊,透過舞蹈展現肉身與AI互動。_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周寬柔、施旻雯、涂立葦3位舞者,將以舞蹈技巧展現獨有的身體特質,更透過手持攝影機捕捉個人即時的身體反應,與AI開啟一段即興共舞,五官與肢體時而相互替換、時而又與現場觀眾面容交替;科技藝術家王伯宇將AI化作第4位舞者,展現肉身與數位溝通的曖昧性,混亂但令人驚喜。

《肉身賽博格》以螢幕串接舞者身體器官,打造一場前所未見、AI即時運算的互動舞蹈演出。_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多元觀看視角 挑戰後疫情腦神經
《肉身賽博格》開創3種觀演視角,「線上觀眾席」:同時擁有如上帝全視角的6個頻道,任自隨意切換;「現場數位互動席」:帶著個人筆電,即席加入與舞者、AI的互動,體驗一場科技狂歡,當然也歡迎於「一般觀眾席」上冷靜觀察人機共創的未來世界。

頭條留言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老魔笛今演39歲半皇馬最年長進球者傳奇

今年也將邁入40歲的克羅埃西亞「老魔笛」莫德里奇(Luka Modric),在皇家馬德里準備與他再續約一年之際,2月24日今天凌晨西甲第25輪皇馬主場對陣赫羅納,他以隊長身份先發,展現一記精彩長射破網,為皇馬首開紀錄,終場皇馬2比0獲勝,積分追上來與巴塞隆納同為54分居榜首。重點是莫德里奇以

7度出席台中公義行動教會228追思 盧市長:用愛化...

228事件78週年紀念日前夕,基督長老教會台中公義...

基市府團隊赴日考察 汲取都市再生與公共建設經驗

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於2月12日至17...

高雄大範圍停水55小時有望提前結束 預估今晚恢復供...

主體工程已經在昨晚深夜提前完成  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