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僅 400 人 屏基發現罕見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

「阿嬤,你為什麼沒感覺?」、「腳麻,要怎麼走?」的廣告讓人印象深刻,許多民眾一旦手麻腳麻就直覺以為是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坐骨神經受壓迫。一名罕見的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患者,因此四處就醫無果,直到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找出病因,確立診斷。

61歲陳先生去年初出現手麻腳麻的症狀,並且漸漸地虛弱無力,曾以為是中風、坐骨神經壓迫、心血管疾病,但治療後都未能獲得改善,後來到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經過神經理學檢查,敲打膝關節竟然無肌腱反射,觸感、疼痛感下降,於是進一步安排神經傳導檢查,發現神經傳導速度明顯下降,神經產生急性脫髓鞘反應,才找出真正的病因是急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患者陳先生說,剛開始發病是顏面神經受到影響;然而兩隻手掌及腳掌持續發麻,想說可能是末稍血液循環不好,於是加強運動、泡熱水,沒想到反而症狀加劇,後續更出現上下樓梯無力、步態不穩,握力下降,四肢感覺喪失的情形。後來轉診高雄長庚醫院接受血漿置換治療再配合復健,逐漸恢復健康。

不料今年1月底相似症狀又再出現,而且手腳麻木和四肢無力快速惡化。屏基神經內科檢查後,同樣又是脫髓鞘反應,配合腦脊髓液檢查發現蛋白質濃度上升等發炎證據,神經超音波掃描也看到神經發炎腫脹,診斷為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與病人討論後,病人陳先生在屏基改以類固醇與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經治療後症狀出現初步改善,需一段時間觀察治療反應,調整藥物。

正常情形下敲打關節會有反射反應 但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患者反射下降或消失。楊宗霈醫師執行神經理學檢查示意圖(非文中本人)。

屏基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宗霈指出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 (CIDP) 是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的髓鞘,造成運動及感覺神經髓鞘層的破壞進而導致周邊神經傳導失靈,每十萬人中約有2人會罹患此疾病,全台患者數加總起來約僅400人,也因如此,患者在診斷、治療,尤其是藥物費用負擔上,相較其他常見疾病更易碰上難題。疾病好發於50 至 60 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患者雙手雙腳會麻木、無力、步伐蹣跚,然後逐漸地失去痛覺、觸覺、平衡等感知能力。

屏基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宗霈表示,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是一種後天慢性疾病會反覆發作,需要長期持續控制、治療,學習如何與它長期共存。如果疾病初期未能及時發現錯失治療,患者會慢慢失去行動能力,甚至影響呼吸危及性命。提醒民眾不要輕忽看似普遍常見的手腳麻木症狀,如果持續進展,應趕緊就醫接受神經學相關檢查。

頭條留言
編採中心
編採中心
我們是一群正向思考與高度熱忱的新聞從業者,有溫度的報導與分享快樂的經驗,是我們24小時365天不分晝夜的職責!歡迎各單位及企業提供我們採訪訊息及活動通告,有任何編採的需求也請留言或提供給我們建議,請在電郵[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好消息,感謝您。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為了好好生活,必須自救!卓伯源呼籲公民挺身反罷免

【本報訊】針對近期「大罷免」行動引發的社會爭議,前彰化縣長卓伯源直言,這不僅是一場政黨間的權力鬥爭,而是牽涉到台灣未來方向的關鍵抉擇。他警告,一旦罷免行動成功,失去國會制衡的總統將更容易推動「實質台獨」,恐導致區域安全風險急遽升高,最終影響的是全民生活。

國家最後的溫柔:明陽中學以正念靜心,為迷途少年點亮...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輔導志工研習課程引入臨...

葡萄王全新酵素粉 打造簡單高效又貼近現代生活的健康...

墨新聞|綜合中心【綜合中心/台北報導】現代人生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