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舒看世界 Chouchou’s Diary】
端午節吃粽子在台灣被視為天經地義,但是對於多年「流浪在外」的我,卻是不敢想的奢華。屈指一數,出國以來吃到粽子的端午節,大概只有3次?!。然今年,我不但吃到了粽子,還是自己親手包的,特別感動和溫馨。
和許多我認識的優秀又勤快的台灣「和親公主」們(我對我們這群離鄉背井、嫁給外國老公的台灣女子的暱稱)相比,我屬於那種不太會洗手做羹湯的「蠢蠢美奈子」。
加上生性疏懶(僅對於外語學習有熱情和興趣),家裡中餐都是隨便做,遑論費工夫的粽子。
生平只做過兩次粽子:一次是旅居瑞士時,參加一個廚藝超棒的台灣姐姐的私人廚房課;第二次就是今年,地點在我的新鄰居家。
人生很多時候靠的是「奇緣」(serendipity)。
我雖然住在南法鄉下,但卻意外地落腳到了一個被英國人「殖民」的小社區裡~直到去年春天為止,我的鄰居們全是英國人,讓法國這個異鄉中又多了另一種「異國風情」。
去年三月,一戶鄰居搬回英國,買下他們房子的新鄰居是一對法中夫妻:先生法國人,太太蘇州人。
這位蘇州太太不但對於中醫養生、花草栽培有研究,更做了一手好菜,而包粽子,正是她的強項之一。
來自蘇州的她說,江南魚米之鄉,自古吃粽子就很挑,當地人只吃嘉興粽。因此她在嫁來法國前,特地去名店拜師學包粽子 ~ 從餡料準備到最後粽子煮熟出爐,一步也不馬虎,就要完美複製嘉興粽的原味。
我厚臉皮的去拜鄰居為師,在她嚴格的指導下,認真的一步一步來學包粽子。
買肉:要選肥瘦相交的豬胸肉。
在法國因為肉的切法和國內不同,超市已經切好包裝好的肉不合用,得要特別去肉舖請師傅按照我們的需求現場切。
醃肉:醬汁是用八角、花椒、胡椒、桂皮、月桂葉這 5 種香料,放在生抽和老抽醬油的調合液中煮開,最後再加鹽和糖調出最後的味道。
除了味道之外,嘉興粽很講究色澤,因此醬油的調配特別重要。
浸泡清洗粽葉:粽葉太硬、品質不好有洞等等,都會加大包粽子的難度。
渲染糯米:嘉興粽講究 #色香味俱全。清洗過的糯米,必須與生抽和老抽醬油完美的混合比例下拌勻,才能染出合格的棕黃色。
包裹粽子:一個粽子看似單純,實際動手做時,才發現它需要「十指並用」+ 「用心動腦」。
如何將一大一小的兩片竹葉排成適當的長度,放入不多不少的糯米和肉餡,然後以手指巧勁將竹葉摺疊(太用力竹葉就破了)、技巧地把米肉裹在竹葉的內部,最後再以合適的力道把竹葉和內容物綑綁成一個 枕頭狀 的粽子。
煮粽子:將包好的粽子有序的排放在深底鍋中,加冷水大火煮開後,再開中小火煮 3 小時,熄火後再悶30分鐘,嘉興粽總算出爐!
在一天備料和一整天包、煮粽子的「工夫」後,我的54個粽子大功告成。
起初包的粽子又小、又扭曲,我的老師戲謔那是含肉量不足的「小蠻腰」,不好吃(事實證明老師說的沒錯);待到做了 40 個之後,總算福至心靈,突然腦袋理解了包的技巧,手指和手掌的動作也自然而然地跟上,一個粽子裡面可以放上2~3塊肉(我還偷偷夾帶了香菇),粽子開始「變胖」起來,最後成了「水桶腰」、漂亮的枕頭粽。
或許是心理作用,我覺得平生除了小時候爸爸媽媽包給我吃的粽子外,這次的粽子大概是最好吃的!
本來以為放 2~3塊肉會太油膩的粽子,煮了之後發現肉的脂肪早就浸透在糯米中,僅剩的瘦肉只有原來體積的一半;而原本不多的糯米,卻因為吸收了水份和脂肪,變得晶亮飽滿、香軟而不膩,口感完全出乎我的意外!
這次親手包粽子,讓我有一些新的領悟:
術業有專攻:
社會上的各行各業,有它專屬的專業知識和技巧,需要用心學習、用實踐和時間去累積經驗。無論最後的成果如何(成功或者失敗),都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眼見不為憑:
糯米遇水膨脹、肥肉遇熱變小,許多東西經過了一些「加工」(外在因素),會造成「量變」、甚至「質變」。因此,看事不侷限在自己(有限)的想像中,而是盡量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隨時準備「推翻」自己的經驗和信仰。
粒粒皆辛苦的盤中飧:
一個看似簡單的粽子,背後卻有無數人的心血和念想 ~ 種糯米的農夫、養豬的屠夫、用雙手包粽子的廚師,還有釀造醬油的師傅,種植香料的職人等等;更不能忘了水、火、陽光、大地……造物者給我們的所有自然資源。
萬事互相效力,粽子不是憑空而來,人無法獨自而活。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靠著其他人事物的支持而存活著的。
在這個紛紛擾擾的時代裡,身心靈課程已然成為很多現代人的「心靈滋養」(包括我自己),而 #常存感恩,更是這些課程的教導重點之一;然在現實生活中,面對急速變化的外在世界和每天接踵而來的壓力,
時時懷著感恩的心,卻不是一件容易保有的心情。
或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被訓練去不斷的用左腦學習和記憶,以致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失去了本來藉由身體力行 (實踐)就能生出「領悟」的機會(來自右腦)?
感謝今年端午節的契機,讓我有機會去「動手」嘗試一個自己一直沒有重視過的活動,也感謝出現在我身邊的人事物 。
最後祝福大家 端午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