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下一個未來 「光輝十月:黃埔建校建軍百年的新時代價值與使命」座談會

即將於明(113)年6月13日迎來建校百年里程的黃埔軍校,這段歷史走過了東征北伐、抗日剿共。然而當國民政府遷台後,兩岸雖從敵對關係走向經濟交流,但政治軍事層面依然呈現對抗狀態。為此,由中華戰略學會指導、中華日報及樂聯網共同主辦的「光輝十月:黃埔建校建軍百年的新時代價值與使命」座談會,特別邀請前新聞局長鍾琴、教改專家段心儀、中華戰略學會秘書長鄭禮國出席,分別以不同專業與角度,論述黃埔百年精神進而探討台灣的下一步。(首圖:左起為中華日報副社長彭志平、前新聞局長鍾琴、教改專家段心儀及中華戰略學會秘書長鄭禮國。)

黃埔精神的意義
鍾琴表示,「目前國人逐漸淡忘民國初年的混亂局勢與黃埔建軍的歷史緣由,當時黃埔精神「犧牲、團結、負責」及黃埔校訓「親愛精誠」的目標,即包含延續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救國理念,以及成為穩定國家的重要力量。」

段心儀指出,「以國父對黃埔軍校開學訓示為內容的國歌,明確點出了『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方向。黃埔精神的價值,並非只能展現在軍中,更可以在社會發揚,從而建立起為國為家犧牲奉獻的價值觀。」

鄭禮國認為,「過去黃埔軍校廣納有志青年,培育無數知名將領,個個對軍人身分引以為傲,黃埔校訓『親愛精誠』也從陸軍延伸至其它軍種及警察體系學校。令人憂心的是,因時代變遷的認知扭曲,致使現今社會觀感不了解黃埔精神,也不再尊重軍人與職責。」

前新聞局長鍾琴。(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以黃埔精神客觀理性思考
鍾琴表示,「兩岸承平數十年,立即的軍事威脅緩和,不再像民國早期明顯面臨內憂外患,雖然似乎失去了需要抵禦的外侮對象,但黃埔建校的另一個意念就是發展維護中華民族文化,這是值得兩岸共同一起追尋的復興黃埔精神方向;另一方面,我們也要以客觀理性的態度,進一步思考面對『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的問題。」

段心儀提到,「目前國內以著重台灣史的教改課綱演變,從八八課綱、九二課綱再到九四課綱,透過內容及文字措辭的潛移默化,不僅改變廣大學子近20年來有關兩岸關係的認知,甚至也淡化了年輕世代對於中華民國與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鄭禮國注意到,「從中華民國『來台灣』、『在台灣』到目前『是台灣』的變化,教改已然弱化年輕人兩岸關係彼此的連結性,甚至對軍校學生的信念帶來影響,不再清楚了解國家的本源。然而就正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以巴紛爭來看,戰爭殘酷本質與對百姓的傷害,我們更要明白到良善之人的命運,不可由少數政治人物來決定。所以亟需回歸黃埔的精神,釐清我們究竟該為何而戰。」

教改專家段心儀(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善用數位資源掌握事實脈絡 重視兩岸歷史本源維持和平
鍾琴建議,「無論是年輕人或任何人,在接受單方面的學校教育之餘,同樣可利用網路數位化資源進一步吸收、求證不同層面的觀點與史料。尤其兩岸在經濟發展腳步日趨一致的路線下,應站在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傳承的角度,跨越兩岸分裂分治的差異。」

段心儀表示,「中華文化淵源流長,從先秦時代至今累積了無數先賢的思想,但若追溯期源頭,其實是以『仁』為核心,也就是以人為本的普世價值。而愛人為本的中華文化,也就是黃埔精神「犧牲、團結、負責」的中心思想。這即是我們需要讓年輕人去認識、了解,找回認同感的關鍵。」

中華戰略學會秘書長鄭禮國。(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鄭禮國呼籲,「所謂『止戈為武』,以中華民國的現況,仍須維持不讓人欺凌的武力,但精神上的認同、認知差異將會嚴重影響戰力,甚至導致招不到入伍從軍,如何重振軍人的社會地位、提升福利待遇,是目前需要關注的重點。但當前國家處境,還須回歸到兩岸議題,要選擇走向和平或緊繃關係,在於廣大選民的一票。」

頭條留言
編採中心
編採中心
我們是一群正向思考與高度熱忱的新聞從業者,有溫度的報導與分享快樂的經驗,是我們24小時365天不分晝夜的職責!歡迎各單位及企業提供我們採訪訊息及活動通告,有任何編採的需求也請留言或提供給我們建議,請在電郵[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好消息,感謝您。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母親節感恩週 萬華幼兒園用愛譜寫感恩樂章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在這個春暖花開的五月天...

行政院網站族群分布數據解讀 隱藏的臺灣文化認同危機...

墨新聞|編輯中心蔣中正於1949年撤離至臺灣時,帶...

看聯賽大滿貫軍師安帥 轉身掌巴西隊拚執教「最後拼圖...

日益沒落的巴西國家足球隊在經歷了近三年時間的追逐後,當地時間5月12日巴西足協終於官宣正式任命65歲的義大利教頭卡爾洛.安切洛蒂(Carlo Ancelotti)成為森巴軍團的主帥,率隊征戰2026美加墨世界盃。這位集齊俱樂部榮譽大滿貫的戰術大師即將開啟個人國家隊執教生涯的新篇章,執掌「五星巴

糖果包裝藏毒品 高雄市觀護協會校園反毒宣導警示學童...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記者/游宏琦  張秀珠...

命理乾坤 陽宅堪輿心得分享一二

近日欣逢連假,一時心血來潮稍微整理了一下為客戶堪驗陽宅的印證心得如下。筆者學習風水堪輿是打從二十幾年前就開始拜師學習,其中不乏乾坤國寶派的名師,諸如:謝明瑞老師、沈朝合老師等大師,後來也花了很多年去學習玄空等派別。其他如八宅派、形家學派等也多少有些涉獵。其實筆者覺得每一個派別真的是各有所長,我們更相信的是實務上的印證。此外筆者還是必須強調「國運大於人運」「天災大於人運」的概念,我們才不會對風水堪輿感到困惑。以下僅就個人經驗來分享一點心得,還請有緣讀者自行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