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指示,由先總統蔣公擔任第一任校長,於1924年6月16日正式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因為創校位置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又被稱為「黃埔軍校」。當年聆聽國父訓詞的黃埔一期生,於日後中華民國的軍事史上,歷經東征北伐、剿共抗日等無數的戰役,而這群勇建軍功的黃埔一期生當中,共有49位晉升上將、100餘位以戰功彪炳晉至中將。(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青天白日勳章」,最早頒行於北伐後的民國18年。其頒發標準、審定相當嚴格,唯有保衛國家、於戰場中浴血建立卓著戰功的軍職人員才有資格,是中華民國軍人最受推崇的至高榮譽勳章。自頒授以來,僅有211人獲得殊榮,在黃埔一期生裡,就有22位的將領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肯定。
以下22位將軍即按其戰功、獲獎的時間依序介紹:
俞濟時將軍:一二八淞滬抗戰在九一八事變隔年,1932年1月,日本軍隊在1月28日晚上登陸上海,時任第88師師長俞濟時主動增援迎擊,作戰時中彈負傷,88師傷亡共計3,219人,占總兵力的1/4,後即因戰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黃杰將軍:1933年3月,時任第2師師長黃杰於長城古北口迎擊日軍,第2師官兵殉國者達4,000餘人,因屢挫敵軍攻勢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關麟徵將軍:1933年3月時任第25師師長,北上支援長城戰役,率領第149團奪取戰略高地時與日軍接鋒,戰況慘烈,身旁隨從官兵十餘人全部殉國,第149團團長王潤波陣亡、關麟徵亦受重傷,但成功佔領據點,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劉戡將軍:時任第83師師長,與黃杰、關麟徵北上支援,在多處高地和日軍進行攻防戰,傷亡慘重,戰後劉堪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張耀明將軍:時任第25師第75旅長,為關麟徵部屬,同樣於長城戰役有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劉嘉樹將軍:1938年2月靈石會戰,時任第14軍第10師第3師旅旅長,於山西靈石附近掩護主力部隊佔領陣地完成任務,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王仲連將軍:1938年的台兒莊戰役中,時任第85軍軍長,面對數倍的日軍,以夜襲戰法反攻,殲滅日軍數千人,獲頒軍人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
李玉堂將軍:第三次長沙會戰時任第10軍軍長,配合總指揮薛岳戰術,以第10軍為核心守衛長沙城,李玉堂在關鍵位置誘敵深入。於1942年1月24日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容有略將軍:衡陽保衛戰期間時任任第190師少將師長,以一萬多的兵力面對近10倍兵力日軍,死守衡陽47天、傷敵近6萬人,戰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王叔銘將軍:身為空軍,分別在滇西戰役、常德戰役以及中原會戰指揮帶來重要戰果,在1944年8月14日八一四空戰勝利紀念日,蔣公在王叔銘空軍第三路司令官任內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鄭洞國將軍:1943年調為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後升任駐印軍副總指揮,原新一軍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個軍,新一軍軍長為孫立人,新六軍軍長為廖耀湘,在其駐印軍副總指揮任內打通中印公路、收復緬北有部,於1945年1月1日鄭洞國同孫立人、廖耀湘,一起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霍揆彰將軍:1944年任第20集團軍總司令,編入中國遠征軍,並在龍陵戰役成功擊潰日軍打通交通線,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何紹周將軍:在第八軍軍長任內,因騰龍戰役中收復騰衝、松山有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宋希濂將軍:升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4年參加滇西反攻戰役,成功殲滅龍陵及松山地區的日軍打通滇緬公路,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和美國自由勳章。
鐘彬將軍:第71軍軍長任內,與宋希濂同樣以龍陵之戰有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孫元良將軍:1944年11月、日軍進逼獨山,距離重慶只剩400公里,孫元良第29軍,因距離交通不便,僅能率領先頭部隊900餘人搶佔有利地形抵禦日軍的兩個聯隊,最後成功阻擊日軍進入戰略要地貴陽,因而榮獲青天白日勳章。
張雪中將軍:同在獨山戰役中,奉命組織黔桂湘邊區司令部抗擊日軍,也因獨山戰役擊退日軍有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胡宗南將軍:抗戰期間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因其戰功於抗日勝利後,在1946年3月5日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李仙洲將軍:1942年2月任第28集團軍總司令,分別在晉北及九嶺戰役立下戰功,亦於抗日勝利後政府嘉獎有功將領時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何文鼎將軍:1945年8月國共內戰爆發,任第67軍軍長於綏遠戰役堅守,共軍無功而返,因此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杜聿明將軍:國共內戰開始後,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因造成共軍重大傷害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陳明仁將軍:1947年,共軍林彪發起攻勢,陳明仁率第71軍與其他部隊死守四平,遭圍攻40多天成功守住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目前中華民國最高榮譽勳章依序為國光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寶鼎勳章、忠勇勳章、雲麾勳章、忠勤勳章等類別。然而青天白日勳章之所以如此出名及受人敬重,在於青天白日勳章須是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以性命拚搏才能獲得榮耀,身為中華民國國民都不應忘記過去這段由先賢先烈寫下的血淚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