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通常涉及興建水庫和大壩的水力發電一直以來都是由政府所主導。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技術進步以及人們對環境的保護觀念提升,開始關注到了一個新名詞小水力。 而小水力發電的設計也逐漸轉向「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這一趨勢的核心理念在於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在這樣的趨勢下,小水力發電廠的建設位置逐漸改為山上、水邊、森林中選址,並遠離大規模開發,不僅不影響地形地貌,還能最大程度地保護生態環境。這種低衝擊開發模式成為水資源、綠能與環境三面向整合的永續發展方案。
民國109年,隨著再生能源自治條例的修法,台灣的水力發電迎來了一個重大的轉變,開啟了民間投資參與的新時代。由此,從選址、設計、建置、營運至維護,水力發電全流程都可以由民間投入,標誌著台灣水力發展的新歷史。
其中,位於台灣南投埔里的能高小水力項目成為這一歷史轉變的亮點。由霖全能源進行民間投資,與水律能源公司合作,採用低衝擊開發技術,打造了一座融合新世代的小水力電廠。該水力發電廠以能高大圳取水,以離槽式開發方式,善用穩定的水源和落差,裝置容量達到499KW,預計在2024年第四季完工。這個項目是全台第一個導入日本水力發電供應鏈(JSH, SymEnergy),建構日式水電廠的代表,更被視為台灣水力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小水力發電項目因其對環境的友好性受到廣泛關注,並逐漸成為永續能源的代表。這種轉變不僅是對能源轉型的回應,更是對ESG理念的實質融入,使小水力發電在新時代展現了其重要性。
小水力的崛起代表了ESG理念在能源領域的實質應用。以環保為基石、以社會共榮為目標、以治理透明為保障,小水力在永續發展的方向上躍居領先地位。這不僅滿足當代對永續發展的嚴格要求,更為未來能源格局的形塑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面臨能源挑戰的同時,小水力作為ESG理念的生動實踐,正引領我們邁向更加環保、社會公正、治理透明的能源未來。這不僅是一場能源革命,更是對我們子孫後代的一份永續禮物,為地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小水力的綠色擁抱中,我們共同見證一個更加可持續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