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何安華
在FB上看到這個消息,先是震驚,繼而黯然,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認識嘉亮兄是在民國68年,那年夏天剛自金門退伍,返家後休息了幾天開始在報紙上找工作。也是機緣,剛好看到新創刊的釣魚雜誌在徵攝影編輯,釣魚是我小時候就非常喜好的休閒活動,攝影是唸書時最大的興趣也有這部份的專長,興沖沖的前往應徵,結果一拍即合,開始在這裡上班。
釣魚雜誌是李嘉亮和其兄李嘉鑫合辦的雜誌,是台灣第一本專業釣魚刊物。當時十大建設陸續完成,台灣經濟開始起飛,人們有餘暇從事休閒活動,釣魚是其中最熱門的項目。雜誌出刊之後,廣受釣魚朋友歡迎。整本雜誌除少量外稿,幾乎全是兄弟二人所寫,李嘉亮是雜誌的總編輯。
在釣魚雜誌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日子過得相當愉快,我們曾經去過花蓮和平丶台東太麻里海濱放長線;去烏來福山哈盆溯溪探險垂釣丶去德基水庫探秘境釣場。每個月一本,陸續出版了藻餌磯釣丶池釣丶灘釣丶磯釣丶船筏釣百科。
嘉亮兄小我一歲,未上過大學,但博覽群籍,自修苦讀,英文和日文都有相當造詣,對於各種魚類生態丶垂釣技藝方面知識的淵博,我想目前國內無人能出其右。他20歲就寫了一本「溪釣」,這本民國66年6月15日出版的書是台灣第一本依據實際經驗的本土釣遊書籍,而非翻譯之作,即使是42年後的今天再看,仍然對溪釣愛好者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過去在民生報採訪戶外活動釣魚新聞,若有魚類和釣技方面的問題不解手邊又找不到資料,打電話向他請教,他總能不加思索的立即回答出來,是我生平最欽佩的朋友之一;嘉亮兄除了對魚類丶釣魚知識淵博之外,對於攝影丶製作手工刀方面亦涉獵極深,並有這方面的著作。歷年所有著作加加起來,至少有二丶三十本以上。
釣魚人雜誌創刊之後聘他任總監,社址先在民權大橋頭附近,後來搬到忠孝東路國父紀念館對面,離我報社很近,有時下午沒事,遛到雜誌社找他聊天,天南海北,一聊一整個下午。有次聊到手工刀製作,聊得高興,他順手將掛在椅背上自己在使用的山刀贈送給我。
這把泰雅山刀不論刀型丶研磨丶刀柄丶檜木刀鞘都十分精緻,在沒有任何專業工具,且利用下班以後時間僅憑簡單的虎鉗台丶電鑽丶手持砂輪機丶噴燈丶磨刀石和雕刻刀,至少花了他一兩個月功夫;一個朋友肯把自己一兩個月的心血結晶贈送給你,顯示出他的慷慨和對朋友的真誠。
12年前民生報結束,不久釣魚人雜誌也收攤了,離開釣界,一直未再見過他,偶爾在書店中看到他的新著,會買來拜讀,學習也是捧場;嘉亮兄沒有上臉書,也一直不曉得他的情況。印象裡他始終是身體健朗,身手矯捷,熱愛自然,不煙不酒,極為健談,除了上山下海釣魚丶製手工刀之外,沒有其他的嗜好的人。
友人轉述嘉亮兄是元月5日晚間在睡夢中辭世的。願他一路好走,在另一個世界裡能夠隨心所欲,無遠弗屆的到自己嚮往的地方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