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白天打瞌睡、出現退化性行為?

白天打瞌睡、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減弱等都是老年人常見症狀,很多家屬都以為這是老年人的正常表現,但是事實上長輩很可能有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因子正悄悄發生,應積極接受檢查甚至安排相關治療喔。

台北暨台東馬偕醫院耳鼻喉科沈廣軒醫師表示,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居全球之冠,國發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65歲人口占20%以上的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近期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性逐漸被國人重視,文獻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比一般人增加2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沈廣軒醫師說明阿茲海默症的構成相當複雜,包含腦內澱粉樣蛋白質代謝、人體慢性發炎反應、心血管病變等等,然而這一切的源頭都與身體長期慢性缺氧有關。身體長期慢性缺氧除了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外,也可能引起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可是不容小覷!

然而容易引起人體長期慢性缺氧卻又容易被大眾忽略的隱形殺手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許多系統性研究中已經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在65歲以上的人口肌力退化的情況下,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居然高達五成,也就是說平均每2個65歲以上的長者就有一人有可能罹患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症狀包含夜間大聲打呼、白日疲憊精神不佳、夜尿等症狀。此外,根據文獻顯示,積極的在患有失智症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的患者身上使用非侵入性的正壓呼吸器輔具,可以有效改善認知功能及退化性行為。

科林睡得美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同時表示,老年人的睡眠型態確實會與年輕時不同,例如睡眠需求時數較短、小睡需求提高、早晨容易清醒等變化,但若發生看電視看到睡著、總是感到很累、頻繁夜尿等則是不正常現象。

同時身為護理師的洪技師特別提醒,當疾病發生時表示身體傷害已造成,在大眾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的今日,民眾應有「預防勝於治療」觀念,若有任何疑慮時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及時就醫或進行居家睡眠檢測以維護健康、提升老年生活品質。

頭條留言
編採中心
編採中心
我們是一群正向思考與高度熱忱的新聞從業者,有溫度的報導與分享快樂的經驗,是我們24小時365天不分晝夜的職責!歡迎各單位及企業提供我們採訪訊息及活動通告,有任何編採的需求也請留言或提供給我們建議,請在電郵[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好消息,感謝您。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時光流逝愛未曾遠離! 中市「毛孩時光機」寵物植存追...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台中市動保處今(1)日...

「高雄懷舊 記憶探尋」   60路懷舊主題公車加碼...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

國內首支3X3職業籃球隊冠名成立 蔣萬安親臨現場打...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小刀彭康育(前排左起)...

基隆承辦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圓滿完成 4校奪得特優...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基隆市協同9所學校承辦...

基隆首辦「城鎮韌性演習」 打造韌性城市 迎戰未來挑...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為強化全民國防與災害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