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尤子彥看「獨家新聞已死」

文:尤子彥

十多年前在報館工作,當年,一定得揹上幾條驚世獨家新聞,才能成為這個行當富傳奇性的王牌大記者。在那個年代,記者發的獨家上頭版頭、三版頭,隔天不但在報館走路有風,漏了同業對手新聞,更是搖擺到不行,要說光宗耀祖也不為過,電視廣播跟進報導,更彷彿這一整天全世界都繞著我轉。

跑到獨家這樣的自我良好感覺,看在年輕記者眼中,應該覺得匪夷所思莫名其妙。如今,網紅和部落客設定了每個同溫層的頭條議題,報紙頭版頭對大學生來說,是可知可不知的邊緣性議題。而打上大大「獨家」的新聞,就像都標示著「強力鹼性」的各品牌電池一樣,效力其實和普通電池都差不多。一言敝之,獨家新聞已死。

2015年6月,我在《商周》獨家報導了麥當勞台灣分公司將結束業務,經營權賣給本土營運商的新聞,這確實是服務業的大獨家,不要說隔天各報頭版跟進,連亞洲華爾街日報也轉載。採寫這條獨家新聞幕後,也是個精彩刺激的過程,由於週刊報導力求證據完備,不但要得到官方回應更要側訪行業相關人等,雜誌製作流程長,即便最先掌握獨家消息,卻很容易在出刊前走漏風聲,而被報紙或網路攔截,都是新聞採訪查證之外,讓人無眠到天明的許多擔心。

想談的並非當年勇,特別感受深刻的是,由於網路電視等電子媒體快速傳播,獨家往往秒成各媒體通稿。以麥當勞這條大獨家為例,該期紙本《商周》通路零售銷量僅微幅上揚,雜誌並沒有因大獨家而大賣。換句話說,媒體靠獨家新聞變現的時代,早已落幕。

但若你問我,既然獨家新聞已死,還會追逐獨家新聞嗎?我想,不管是人或狗,習性總是難改,嗅到獨家新聞,還是很容易讓我們這一輩記者的腎上腺素飆升。

本文獲得「商周.com」授權轉載,原文:記者的10年挑戰:系列1:獨家報導麥當勞經營權將售出,雜誌卻沒大賣…資深記者看「獨家新聞之死」

頭條留言
尤子彥
尤子彥
台中人,大學修心理,研究所念新聞,曾任臨床心理師、報社財經記者,現為《商業周刊》資深撰述,著有《沒有唯一,哪來第一:捷安特劉金標與你分享的人生思考題》。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力挺臺北興富發棒球隊 北市國中小選手齊聚熱血應援

記者楊秉鈞/台北報導 114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

北市新生兒數創4年新高 蔣萬安:六都唯一正成長

記者呂泓陞/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日出席...

「獼猴友善桌遊」前進校園 志工引領學童快樂學習人猴...

記者魏思霖/高雄報導 柴山的獼猴與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MUJI passport」手機APP改版新上線...

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MUJI無印良品「MUJI ...

補助資格再放寬! 2025電動機車補助金額出爐

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市今年汰購及新購電動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