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28)上午,中華戰略學會與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在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共同主辦了一場極具史實意義的「甲午風雲-台灣抗日50年紀事2」研討會,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在引言時指出,鑑古知今,當時丘逢甲創辦學校,帶領義勇軍抗日,各地志士紛紛揭竿起義、拋頭顱、灑熱血、捐財產,浩然之氣,令人感佩。如今年輕人因意識形態而混淆視聽,歷史教訓應該謹記。
文:前教育部長吳清基
一、感佩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召開研討會探討臺灣抗日50年(1895-1945)紀事史實,還原歷史真象,揭櫫抗日先烈先賢之偉大愛國情懷和壯烈英勇事跡,值得肯定,令人敬佩!
二、教育是精神國防,「教育救國論」,古有明鑑,普法戰爭德教育家菲希特「告德意志同胞書」,以教育力量喚起民族精神意識,打敗法國,確立教育為心理國防之見証。
三、「歷史是一面鏡子,鑑古可以知今」。從先烈先賢抗日愛國壯烈事跡,可給後代子孫一個很好的典範學習,對今日愛國家愛民族之精神教育啟發,確可發人深省。
四、回顧歷史的不幸,確實叫人不勝唏噓。由於滿清腐敗,1895年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割讓臺灣給日本,日據時代的臺灣人,失去民族自主性,任憑日本人宰割欺壓,臺灣有骨氣的知識份子,如:丘逢甲、丘念台、林朝棟、林祖密、蕭光明、蕭道應、鍾浩東、鍾理和、蔣渭水、羅福星、姜紹祖、余清芳、李建興…等先烈先賢,在臺灣各地紛紛揭竿起義抗日。拋頭顱、灑熱血,為臺灣人民爭自由、爭民主。他們捐財產,犧牲性命,視死如歸,頂天立地之浩然正氣,至今仍令人感佩不已。
五、尤其看到丘逢甲先賢「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讀來不禁令人澿然淚下,感慨萬千。今天再看到北埔姜家:丹心耿耿17世祖─姜紹祖,19歲時捨身取義,自輓詩「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其為保疆衛民而身先死,壯烈成仁,確為可歌可泣,令人景仰和永生緬懷,不敢或忘。
六、又見苗栗羅家臺灣抗日烈士羅福星的故事,也是令人感佩不已。羅福星是孫中山先生信徒,加入中國同盟會,來臺灣組黨抗日,29歲被日本處絞刑,從容就義,臨刑前曾云:「我將以笑迎死,不死於印尼家鄉永為子孫紀念,而死於臺灣為臺民紀念,吾願足矣!」何等壯烈豪氣,令人感動淚下!先烈豪氣,千年永垂不朽。
七、再拜讀瑞芳李家:臺灣抗日志士李建興先生,在日據時代,其因拒習日語,拒改日名,因「五二七事件」被捕,慘受酷刑脅迫,幸臺灣光復,重獲自由,經營礦產有成,樂善好施,造福地方,捐獻國家建設有功,一代奇人、完人,德行崇隆,高山仰止,令人敬佩。
八、臺灣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安定。看到俄烏戰爭,烏克蘭家破人亡,國家變廢墟;看到以色列、巴勒斯坦戰爭,人民流離失所,血淚歷史教訓,應該記取。臺灣過去被日本人統治,人民之痛苦,不幸歷史不能再重現。今日臺灣和大陸,希望能和平共存,不要有戰爭,因為戰爭沒有贏家。孟子「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雙方政府要以人民蒼生為念、鼓勵友善對等尊嚴交流,創造雙贏的未來。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