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守煒
時人飲酒,為講求時尚,喝不同的酒,得用不同款式酒杯,如紅酒杯,白酒杯、香檳杯、威士忌杯、啤酒杯等等,方顯得自己品味與財力,在一定層次之上。
但你可知,中國古代老祖先,飲酒或盛酒,各有那些不同酒器?
如同樣飲酒,便有爵、角、斝(音同甲)之分,代表不同之身分地位。一般官吏或士紳之家,用的是爵;諸侯用角,天子用的酒器稱斝。
《詩經‧小雅》:「酌彼康爵,以奏爾時。」意思是,往喝乾的「爵」中注酒,以向此時心中尊敬的人敬酒。
康爵意即空爵。
至於吾人熟稔的「爵位」,便從酒爵延伸而來。
又如觶(讀音至)、觥(音同工)等,同樣是飲器。
成語的「觥籌交錯」或「杯觥交錯」用來比喻暢飲和賓客盡歡。
至於釀酒或儲酒器,功能類似當代的橡木桶或酒罈,主要有尊、卣、彝、盉、瓿、罍等。
卣、彝、盉、瓿、罍,分別讀成友、儀、合、剖、壘。
詩經〈蓼莪〉便有「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字句。
「皆盛酒尊,彝其總名。」古人也常將彝字,總括所有釀酒或儲酒容器。
本文主題所談的尊,或稱樽,相當於時下酒席用的「公杯」;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
《晏子春秋》有云:「夫不出於樽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宴會中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之間,便能決勝千里之外;意指具大智慧的人,用謀略取勝。俎,係指一種盛肉的器皿。
如已延績3年仍情勢詭譎、戰雲未歇的俄羅斯與烏克蘭,從川普的沈不住氣和普丁之老神在在,高下立判。
至於何尊,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銅酒器,現藏於陝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被對岸政府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乃是2002年公布的第一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其重要性,與庋藏於臺北故宮的毛公鼎相較,毫不遜色。
何尊所以成為至珍至罕的國寶,不僅在於其內底鎸有122字銘文(底部破孔,殘損3字,現存119字),更是目前出土古物中,最早出現「中國」一詞記載之考古實物。
銘文記載之中國,意謂「整個天下的中心」,即周武王所營建,西周王朝的都城成周地區,在今天河南洛陽一帶。
由此也可見,現今大家習知的臺灣人,或先輩所稱河洛人,實源自河南洛陽,即西周所稱「中國」。
何尊之發現,其實是一連串意外與偶然。
約在1963年某日,寶雞市東北郊的賈村,一戶窮人家如常在屋後3米高的斷崖下緣取土。
有次在挖掘土方時,意外發現一件古銅器。家人將其清理乾淨後,用來裝盛糧食。
後因經濟拮据,這戶人家將銅器賣給寶雞市一家廢品收購站。
1965年9月,寶雞市博物館一位員工,在廢品收購站見著此件古物,價購後運回博物館典藏。
該件古代青銅酒器,起先因其飾有饕餮紋路,而由考古學家命名「饕餮紋青銅尊」。
1975年饕餮紋青銅尊在北京展出時,被北京故宮人員發現,內膽底部有銘文122字;據此研究出,原來此尊是一位名叫「何」的貴族,用於祭祀之酒器。
又因銘文中的「中國」二字,為中國出土文物中,年代最為久遠者,使其聲名大噪,一躍而為國寶級文物。
這樁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告訴我們,家中廢棄不用的鍋碗瓢盆,可別輕易丟棄,說不準在專家眼中,又是一件大紅大紫的國寶。
中華郵政歷年來印行,以尊為素材的方寸郵票不少。
如50年「前十八寶」古物郵票中,入鏡的尊有宋朝丁香紫尊、清朝龍鳳尊,以及商朝饕餮紋方尊;材質分別是瓷器、玉器和銅器。
又如59年古物郵票的宋汝窯三犧尊、68年古代陶器郵票的商雙耳瓦尊和漢雙耳紅胎尊、70年代古代琺瑯器郵票的明 景泰三環尊及天雞尊、94年第18屆亞洲國際郵展紀念郵票的清代掐絲琺瑯天雞尊、102年古物郵票的明萬曆五彩百鹿尊與清 乾隆 粉彩百子圖燈籠尊、102年古代文物郵票小全張的清乾隆玉熊形尊等均是。
「天雞」係出自神話之神雞,造型有別於平常所見之雞。
對岸1964年推出的殷代銅器郵票8枚全套,內容為「父戊舟爵」、「亞觚」、「矣父乙觥」、「斝」、「尊」、「戊箙卣」、「尊」、「司母戊鼎」。
何尊則在1982年「西周青銅器」郵票現身。該套郵票另介紹伯矩鬲、利簋、牛首夔龍紋鼎、折觥、蟠龍獸面紋罍、燕侯盂、日己方彝等青銅器。
1999年中國陶瓷─鈞窯瓷器郵票,有北宋出戟尊、北宋尊、元雙耳爐、元雙耳連座瓶。
2003年「東周青銅器」郵票,入選代表有盤、尊、鼎、匜(音同儀)、簋、壺、提梁盉等8件器物。
2017年「鳳文物」郵票,則推介「新石器時代玉鳳」、「西周晉侯鳥尊」、「唐青釉鳳首龍柄壺」、「唐金鳳」、「明緙絲鳳穿牡丹團花」、「清青花鳳穿牡丹紋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