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話中華古文物專欄

7 文章
0 留言
陳守煒,將以深入淺出手法,細膩動人筆觸,藉著小不盈寸的郵票,話說古文物背後的故事。 陳守煒,臺大造船工程學系(今「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畢業。 退休資深媒體人。曾任郵政官方出版《中華民國郵票目錄》編審委員。 屢有集郵論述載於報章雜誌,並於數家電臺主持單元集郵節目,著有30餘本集郵專書。 專欄簡介: 走過千年歲月,現代人觀之仍不免震撼激盪的各式各樣中華古文物,不少已被海峽兩岸郵政,陸續搬上方寸郵票舞臺。

青花瓷

青花瓷固為明、清兩代瓷器主流,但其名稱,卻和「誤入政治叢林的小白兔」宋徽宗有關。

花氣薰人帖

一封「花氣薰人帖」書帖,不僅牽繫三人,還兩次登上我國郵票。而且,帖上文字似行近草,除非練過行書或草書書法,少有人能懂。

尊及何尊

本文主題所談的尊,或稱樽,相當於時下酒席用的「公杯」;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

肉形石

今天本文主角肉形石,咱們故宮雖僅藏有一件,但海峽對岸民間蒐藏家於瑞軍手中,尚有件體積更大,紋路更天然,且系出同源的姐妹石。

寒食帖

「寒食帖」係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又稱「寒食詩」,詩中隱含當年東坡居士生活淒苦,心情鬱卒的感傷。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毛公鼎,同樣響亮的名字;是咱們引以為傲的國寶,令人讚嘆之中華文物。

毛公鼎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真要分的話,在專家眼中,只有毛公鼎被列入國寶等級;翠玉白菜、肉形石兩樣觀光客有興趣的故宮藏品,則為屬於第二級的重要古物。

最新文章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