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守煒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毛公鼎,同樣響亮的名字;是咱們引以為傲的國寶,令人讚嘆之中華文物。
但許多人不知,翠玉白菜其實有好幾棵;許多人不知,翠玉白菜有多大多重;許多人不知,翠玉白菜上有兩隻小蟲駐足,代表何意?許多人不知,翠玉白菜緣何與清朝時的瑾妃有關係?
被外界譽為「鎮院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在古文物專家眼中,其實只是「重要古物」,而談不上國寶。
當然,這全因咱們故宮典藏的寶文物難以勝數,有近70萬件之多;專家只好將這些典藏文物,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分批逐步檢視,並分別列入「國寶」、「重要古物」或「一般古物」3個等級。
也就是說,即便屬於「一般古物」,並非真的就一般般,不值珍惜。
專家所以將翠玉白菜這件馳名中外的寶物,歸於重要古物,緣由不詳,也可能沒會議紀錄,或會議紀錄被封存30年。
依我這個門外漢推測,很可能係因翠玉白菜存世量至少6件。光是臺北故宫,便典藏3件,分別是翠玉白菜、翠玉小白菜、翠玉白菜花插。
類似古物如此之多,若列為「國寶」等級,故宮裡更珍更罕古物,該放在那一級?
民間版故宮三寶,係臺灣旅行業者,藉以招倈陸客到臺北故宮一遊的三件故宮古物,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
懂得行銷手法的旅遊業者,還將這三寶冠以「酸菜白肉鍋」之接地氣聯想。
學界版,或稱專家版之三寶,則是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等三幅北宋巨碑式水墨畫。
臺北故宮三件翠玉白菜中,大家熟悉者為常態展示這棵,大小為18.7 公分 × 9.1 公分 × 5.07公分,2136公克重。
其餘3件,包括北京故宮和天津博物館各擁其一,每棵翠玉白菜的大小、樣式各異。
其中一棵翠玉白菜,據傳乃瑾妃在嫁給光緒皇帝時,娘家以此為陪嫁之禮。
觀察入微的人,在臺北故宮欣賞翠玉白菜時,會發現菜葉上停留螽斯和蝗蟲兩隻小菜蟲,明明皆是害蟲,再多農藥也殺不光;中國老祖先在文化上,卻常用來寓意多子多孫。
如古文便有「陛下春秋鼎盛,螽斯之慶未艾,椒聊之實必蕃。」
也因翠玉白菜這件國寶玉器,名氣最響亮,又是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中,熟悉而親近的蔬食,中華郵政於民國 57年版古物郵票,和102年故宮經典文物郵票,兩次讓它出場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