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放得下的功課》人生是功課不是考卷!為何越到五十歲,反而才開始真正活對?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多數人來了又走,一輩子不明所以。錯過了人生真正的課題,也錯過了自我覺醒的時機。當我們忙著追名逐利、計較得失時,是否曾停下來問自己:這一生的功課是什麼?是否已經完成了該修的項目,還是只是循環著慣性的煩惱?

我們不是來比賽的,也不是來應付考卷的,而是來學習、修正、完成一段與靈性有關的旅程。

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張明志在《隨時放得下的功課》中指出,人生不是憑努力就能掌控的一場競賽,而是融合命定與自由意志的修行過程。從出生的那刻起,我們便受到形體、家庭、環境的束縛,進入命運所設定的軌道,開始做自己的功課。

張明志強調,人生的「一命、二運、三風水」中,命是預設條件,運是變動潛能,而真正的自由,是在變數中做出覺知的選擇。人生如同行舟於大河,有人平順、有人成逆水,方向雖難控,但行動與選擇,決定我們能否靠岸。

他提醒,大多數人來去匆匆,一生並未意識到自己肩負著什麼樣的修行與使命。若只在世俗中汲汲營營,最終可能空留遺憾。反觀那些能在困頓中轉念、在艱難中修心的人,即使能力不大,也能完成重要功課。

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張明志

「功課不分大小。」他指出,能力小者不需追求高位,只要不貪、不瞋、不癡、慎獨守正,就是一種修行。而能力大者,面對的挑戰與誘惑也大,若無覺察,容易偏離初衷。這並不是懲罰,而是成長所必經的考驗。

命運的安排看似不公,但因果從不偏頗。張明志引用佛法觀點指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許多惡業未必馬上顯現報應,卻終將回到自己身上。因此,修行不是理想主義,而是為自己累積福報、避開業報的自我保護。

他提醒:「不要有不相配的非分妄想。」過多的福祿、非分的祿位,往往潛藏著禍因。我們應在自己的角色中安住,老老實實地做好分內的事,就是自求多福。真正的修行者,不在廟堂、不在深山,而隱於市井、默默為人解憂。

佛性人人皆具。六祖慧能說:「般若之智無大無小之分,智人、愚人之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張明志強調,真正的修行不是比誰更高尚,而是誰更願意面對自己、修正自己、累積善業。

到了五十歲,許多人才真正認識自己,也才有能力調整方向。他認為,人的功課是階段性累積的──先修身、齊家,再治國平天下,而這裡的「治國」不一定是做大官,而是對社會有所貢獻,不造惡業,便是良民;發揮所長,便是有用之人;累積智慧、修正習氣,便是高標之路。

他總結:「人生功課不在名利得失,而在是否曾明心見性。」這不是空談,而是能在現實中落實的修行。真正得道之人,不靠外求,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累積覺察力,將功課做深、做透,自然能撥雲見日,走向自在圓滿。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隨時放得下的功課》人生是功課不是考卷!為何越到五十歲,反而才開始真正活對?

頭條留言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臺北市立文獻館變身復古唱片城 青春音樂DNA時光隧...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

白冰冰首次攜手三立擔任製作人《天知道》感化世間暴戾...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照片提供:三立電視 由...

第25屆金視獎頒獎典禮 陳華 ARKis 擔任表演...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ARKis 應邀擔任表...

粗大 Band 成軍11週年 宣布全新專場「完售就...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粗大Band 成軍11...

台灣世曦捐款新台幣200萬元 助丹娜絲颱風災區重建...

強烈颱風丹娜絲於7月6日登陸嘉義布袋,重創臺灣中南部,造成極大災損,台灣世曦響應交通部賑災號召,公司捐款新台幣200萬元,並會在內部鼓勵同仁自由捐助,為中南部災區的重建工作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