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尚智
關於地震,我早就完全不理會氣象局「事後的預測分析」,這幾年基本上我比較相信王媽媽人在花蓮的在地判斷。剛剛打電話回去,關心連續幾天的花蓮地震狀態。
王媽媽說:昨晚連續兩搖其實還好,今天中午的地震雖說花蓮市內只測有3級,但發生是在近郊不遠的磯碕海岸仍有5級,而且地震的「搖法」真的比較怪異!
當時她正自己煮了碗雜菜麵當午餐,才吃上兩口,看著麵湯開始搖晃,當下「大數據」瞬間比對歷來所有一輩子在花蓮遭遇過的地震經驗時,確定了「搖法很特殊」!
(按:果然傍晚,又發生兩起地震)
地震時間發生雖然很短,但像我們這些花蓮老經驗的人來說,地震幾秒鐘當下搖法的「方向」與「軟硬」,感受程度其實很不一樣。
許多花蓮人包括我,當下早就沒有怕,地震發生瞬間彷彿入定,身心專注的捕捉對比信息,進行幾秒鐘之內搶得幾個瞬間的「提前預判」且「付諸行動」!
上星期初發生在宜蘭的地震,台北感覺的震度不小,清晨發生當下總共搖了將近15秒,睡夢乍醒間,我就是感覺到地震搖晃狀態並非上下而是有點「前後且迴旋」,所以床上趕緊坐起,之後認為需要起身,一下子床頭櫃子上的衣箱果然就掉下來了。
回憶921大地震時,地震的搖法更是非常特殊,即使在大樓裡除了搖晃大,重要的是明顯感覺到「前後左右大搖」的同時,竟然還有「上下劇烈的震動」!而且當下無論所有搖晃、震動都是一種「剛性的劇動」,而非一般地震的那種「軟動、緩動」!
再加上竟然長達超過30秒以上,921當時我即刻在搖晃中知道「代誌大條了」,勢必是屋倒樓塌的程度,甚至已經趕緊起身準備逃出大樓。
王媽媽電話裡說,這幾天花蓮的零星地震非常多,因此不得不讓她想起,前年讓花蓮樓倒人亡的斷層大地震發生之前,也都是類似這般零星小震了好幾天,完全不是氣象局最愛掛在嘴邊的:「地殼能量正常釋放」!「那差別在哪裡?」我忍不住問。「這幾天就在那個『搖法』有點詭異,有的軟軟但晃得很大、有的像在上下震動,看起來不太妙!」
對於地震應對卻也不擔憂,王媽媽畢竟已經發展出全套她自己的「防災、逃命」的SOP,這幾天因為苗頭確實不對,首先連銀行存摺都已經跟著放入「逃生隨身袋」內,這是重大指標,花蓮人家裡多數都有各自的「逃生隨生袋」,裡面有包括礦泉水、餅乾、手電筒在內的緊急支援,至於奔跑外出時先要戴好的「安全帽」,也都放在一樓隨手處,在此之前,第一時間必須躲往防止樓面坍塌的鋼材大書桌底下,奔跑前往書桌幾公尺的路上,連同椅子也都已經清空搬開。
我當然只能提醒王媽媽務必注意,多多保重,大自然的天災與其他災難很不同,一方面無法預測,另方面家人一起待在身邊也不見得能有什麼用!天災大難瞬間來時,親情各自難顧;就如同飛機上強調飛機出事時「氧氣罩落下,要先弄好自己的」,才能再去處理照顧嬰兒或他人。
度劫靠自己、防震靠自己,絕不是靠中央氣象局或者發出的手機簡訊都來不及,總之生死只有瞬間,只在能否呼吸的瞬間,防震意識與逃生包都要靠自己提早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