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大富翁」遊戲與孫中山的《民生主義》

文:李天豪

你也許知道,這個遊戲跟金錢、投資、土地買賣密切相關,是很多人熱愛的遊戲。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遊戲其實有兩個版本。
大富翁的第一種模式叫「壟斷」(Monopoly)
其規則和我們現在玩的大富翁,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大致上是這樣的:在環形佈局的地圖中,玩家可以通過購買地產、建設房屋以收取租金的方式來累積財富。
在壟斷規則下,這場遊戲最後只會有一名贏家,其餘玩家必須破產才算遊戲結束。
也就是說,這個遊戲就是以讓其他人破產為目標的。

如果你是個玩大富翁的高手,你一定感受過,當別人走到自己的土地上,卻因為付不出天價過路費而破產的爽快感。
不得不說,這種嗜血殘酷的快感,的確是很符合人性恐怖的那一面。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的大富翁。
大富翁的第二模式,叫做繁榮(Prosperity)。
在這種模式當中,土地是由所有玩家共同擁有的,不為誰所私有。
只要有人從買地中賺到錢,那麼其他所有的玩家就都能從中獲得收益。那繁榮模式怎樣才算贏?
就是當場上最窮的人,都能賺到初始資金的兩倍時,這個遊戲就可以宣告結束了。
而遊戲的贏家並非某一個人,反而是參與遊戲遊戲的每一個人,皆大歡喜。
這更像一種合作遊戲,每位玩家都需要思考,如何讓最貧窮的人賺到更多的錢。
這種模式感覺很陌生,沒聽說過對吧。
這很正常….

因為孫中山在《三民主義》裡面提倡的「漲價歸公」學說,在台灣已經銷聲匿跡十多年了。
所以,大家沒聽說過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也不只是台灣這樣。
過去幾十年裡,全世界賣出過超過兩億套大富翁遊戲….
但是,都是閹割版本的大富翁,只有壟斷這一種模式。

甚至,大富翁遊戲的英文原名,就是赤裸裸的「壟斷」(monopoly)
根本沒人知道,原來還有另外一種玩法。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流行的不是完整版本的大富翁呢?
首先,是人的劣根性,多數人都沉迷於掠奪的快感,大家都愛玩這種整人的版本。
再來,就是很戲劇性的,也很醜陋的:
「大富翁」被發明的故事。

這個遊戲的真正發明者,叫做伊莉莎白·瑪姬(Elizabeth Magie)
她的命運,剛好就是這個遊戲兩個版本的最佳寫照….
值得我們花二十分鐘來閱讀並且思考。

故事,還得從美國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亨利·喬治(Henry George)說起。
喬治出生於19世紀中葉,自幼家貧。
在30多歲時,他開始為生活奔波、周遊美洲。
那時的美國正是南北戰爭之後,工商業高速發展的時代….
這個時代,被當代首屈一指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為:「鍍金時代」
就像這個名字展現的具體意涵,喬治親眼見證了美國財富的不斷增長與積累。
但他同時也注意到了「巨額財富」與「貧窮痛苦」的強烈反差。
財富的積累和社會的進步,並沒有給底層人們帶來任何財富,貧富差距反而空前激化。

喬治認為,造成這巨大不平等的原因,與當時的「土地壟斷」有關。
(你有沒有一點似曾相似的感覺?)
當時,美國廣闊的國土,正在被資本家爭分奪秒的宰割、掠奪。
資本家以興建鐵路、開發礦產為理由發行股票,設立壟斷性企業。
藉由美國法律當中對土地私有制度的保障,將西部的財富納入私人所有。
這種行為,當然會讓知識份子義憤填膺。
亨利·喬治在1879年出版《進步與貧困》(Progress and Poverty)一書
書中的主要觀點是:
「政府的土地私有化是非常不公平的,它導致土地被極少數人壟斷。」
「擁有土地資產的人,可以將土地升值部分的資產,全部變為自己的私有財產。」

「土地所有者,從整個經濟的迅速增長中得到的利益,早已大於他們應該得到的。」
「而財富也會不斷向擁有土地資產的少數人集中,使貧富差距激化。」
喬治主張:
「人們應該擁有自己勞動所得的所有財產。」
「但土地等自然資源產生的經濟價值,應該平等地分給社會中的所有成員。」
「政府應該向土地徵稅,並回饋給整個社會。」
二十年後,孫中山讀到了這本書,深受啟發。
又過了二十年,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

但是,不管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這種理想都沒有機會實現….
喬治在競選紐約市長的那一年就突發腦溢血,不幸去世了。
孫中山則一輩子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不過,喬治在生前影響到的人,並不只是遠渡重洋的孫中山。
大富翁真正的發明人伊莉莎白·瑪姬,也是喬治理念的追隨者之一。
1866年出生的瑪姬,與那個年代的大多數女性不同,是個出了名的「反叛者」。
她很早就發表過支持女權的言論,是一位女權主義者,並做過許多「離經叛道」的事。
大學畢業後,瑪姬就在一家報社上班,並到44歲才結婚。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她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與那個年代可謂格格不入。
剛開始,瑪姬主要通過撰寫文稿、公開演講以及給學生授課等途徑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些事情怎麼讓我覺得很熟悉…..)
後來,瑪姬注意到桌遊正在快速流行,她才決定以遊戲為載體,宣傳理念。
那麼要如何設計,才能將喬治的理念融進遊戲裡呢?
那就回到我們一開始說的兩個模式了:
「壟斷與繁榮」
「壟斷」模式是用來警告世人,放任土地私有的後果是,所有人都破產。
「繁榮」模式是用來教育世人,漲價歸公的規則,可以促進共同的利益。

1903年,在孫中山還在繞著地球跑路,逃避清朝追殺的光緒二十九年….
瑪姬女士就做出了一款名為『地主遊戲』(Landlord’s Game)的桌遊
並且成功的申請了專利,開始銷售。
在申請表中,她就非常明確自己的創作意圖:
「該遊戲專利旨在揭露土地壟斷對經濟造成的不良影響」
「以及用土地價值稅作為補救措施的可行性」
在獲得遊戲專利後,瑪姬就與幾位合夥人創建了一所公司。
並在1906年的紐約,首次發佈了這款遊戲。
此時,距離中華民國誕生,還有五年多。

而幾年後,瑪姬還曾嘗試與當時最大的玩具製造商派克兄弟合作。
她希望這款遊戲,能被更多人知道並從中學到一些道理。
但是,凡是就怕但是…..
瑪姬設計的兩種模式,卻遭到了派克兄弟的深深鄙視。
他們認為這款遊戲過去複雜,並早就料到「繁榮模式」很難受到大眾的歡迎。
所以這次合作,便沒有了下文。
派克兄弟也許很現實,但是他們對市場的判斷是對的。
瑪姬設計的兩種模式大富翁,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之間,銷售非常普通,沒甚麼人玩。
時間一晃,就來到了20世紀30年代。
有個叫做查理斯·達洛的失業人士,就在家中萌生了一些邪惡的念頭。
「他準備把瑪姬的地主遊戲做點修改,然後重新上市。」

達洛的改版遊戲,已經完全違背了瑪姬設計這款遊戲的初衷。
他將遊戲中的「繁榮」模式完全剔除,只剩下玩家互相掠奪廝殺的「壟斷」模式。
然後,直接用「壟斷」(monopoly)這個名字來銷售。
結果呢?
一炮而紅…..

最終,達洛憑藉著山寨改款別人的遊戲,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成了世上第一個坐擁百萬美元財富的遊戲設計師。
回過頭來看瑪姬,除了500美元的酬勞,她什麼都沒有獲得。

而且,這500美元報酬,也並非在承認瑪姬的首創地位。
這500美元,不過是派克兄弟將其他相關遊戲的版權都買下來,以保證自己的壟斷地位的費用罷了。
也就是說,瑪姬從來沒有收到一分錢的版稅
——所有的版稅都落入了達洛的口袋。
——更大多數的利潤,都進了派克兄弟的公司金庫。
更過分的是,在富翁遊戲的簡介中,也從未提及瑪姬這個人。
但是,除了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瑪姬最心痛的還是自己設計遊戲初衷被完全顛覆。

如果只剩下「壟斷」模式,我想瑪姬可能根本不希望這個遊戲誕生。
事實上,在達成500美金酬勞協議時,派克兄弟公司曾經承諾,會保全「壟斷與繁榮」這兩種模式。
燃鵝,雖然根據這個承諾的原版大富翁確實做出來了….
但是,並沒有銷售,而是直接被從商店下架並召回銷毀。
原因是,公司覺得這款遊戲,「太過政治化」了。
瑪姬也嘗試過通過媒體發聲,但有誰在乎呢?
1948年,瑪姬就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2015年,是這個遊戲發佈的80周年。
全球已賣出超過2.75億份「壟斷版」大富翁。
但是,大家在投擲骰子時,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遊戲背後的隱喻。
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遊戲原來的目的是創造繁榮,而非製造壟斷了….

 

頭條留言
李天豪
李天豪
資深歷史老師,服務於教科書出版社與補習班多年。 喜歡看歷史,更喜歡說故事,規定自己一年要寫一百萬字。 說書不只是職業,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寫出來的文字,都是可以說的故事。 每個故事背後,主角不同,說的都是人性。 人性永遠不變,幾歲來看,總是很有意思。 以史論今,希望以後可以論金,最好不要變成論斤。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揮別歐式香,LIULI Living 推出首支與藝...

琉璃工房自 1987 年成立至今,以極致工藝持續創作秉持東方文化與情感的當代玻璃藝術,2001 年品牌進一步拓展視野,將藝術的純粹美感轉化為實用的生活單品,因而誕生了居家品牌 LIULI Living,同樣採納東方美學的核心理念,結合簡約的現代設計,在臨近聖誕節之際特別打造全新「五行香氛蠟燭系列」,為日常注入靜謐的藝術氛圍,宛如一場心靈的美學饗宴,不僅是今年最富情感與品味的節慶禮物,更象徵著生活與藝術間的完美交融。

DXC Technology 與 Servic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