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慶正 台北特稿】
「我來到台灣,是為了尖石鄉而來的!」「我是台灣原住民!」
今年88歲,自義大利來台奉獻58年的耶穌肋傷會修女趙秀容,總對回鄉探望的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馬紹‧阿紀說,「馬紹,你還記得嗎?那時候我告訴你,你應該回去台北,繼續去做原住民的新聞工作⋯」。
台灣原住民族第一位電視新聞主播,出生尖石鄉嘉樂村的馬紹‧阿紀,終生感謝趙姆姆,「我當然記得啊!姆姆,您的激勵,可是我這輩子最大的人生轉捩點呢⋯⋯」。
受泰雅族人敬稱趙姆姆的趙秀容修女,姓佛容嘉(Frongia),名玖瑟繽娜(Giuseppina),聖名愛倫娜‧碧雅(Elena Baoa),出生在地中海的義大利沙丁尼亞島,2017年6月14日歸化中華民國,獲頒國民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人。
趙修女有七姐三兄,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她自幼受聖經啟發,立志當修女,發願到教會尚未生根,生活及環境較困難的國家傳福音,把天主的真善美活出來,把這美好帶給所有不認識祂的人,因此當省會長問她「臺灣的環境很辛苦,急需要修女一起幫忙,妳是否願意前往」,她當場毫不猶豫地答應,1961年5月23日這一天,至今仍銘記在趙修女心中。
1961年7月25日,29歲的趙修女從義大利薩丁尼亞島來到台灣。她先在師大學中文,再到各幼兒園和國小教英文。神父按著義大利名Elena Baoa的字義,為她取名為「秀容」,再以百家姓排行第一的「趙」為姓。
趙修女到新竹服務,第一處落腳在橫山,為傳統客家庄。隔年,天主教耶穌肋傷修女會正式協助天主教耶穌會在新竹縣傳教,並在橫山鄉九讚頭設立會院。
1964年,趙修女與法國籍神父一同深入尖石鄉,當時山區只有崎嶇土路,也沒有大眾交通工具,完全靠雙腳徒步往返後山。她初抵那羅時,只有一棟以細竹子搭成的小小天主堂。
山裡醫療資源匱乏,趙修女常翻山越嶺,挨家挨戶地去送糧食、藥物,但許多族人在下山就醫途中,就過世了,看見周圍純真的山地婦女及孩童,她告訴自己:「我要永遠與他們在一起!」
歷經數年勸募、找地及搭建後,1967年,那羅聖方濟沙勿略天主堂在錦屏村那羅部落成立,同時創立「天主教方濟托兒所」,照護培育偏鄉地區兒童,其中甚至有一家三代都是趙修女學生,從此趙修女就成為尖石鄉數千名小孩永遠的「MUMU」(姆姆,泰雅族語,意指媽媽)。
往後五年間,她每日奔走在尖石與那羅兩地傳福,成立「婦女裁縫班」,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居家環境,同時規畫方濟托兒所教育方針。為了改善當地環境,趙修女更兩度專程回義大利募款,1972年擔任「天主教方濟幼兒園」園長及天主堂負責人。
回憶起方濟幼兒園草創,曾受颱風重創並遭遇土石流,導致教堂被沖毀,辛苦建立起的幼兒園也付之一炬,與外界聯繫完全斷絕,連趙修女父母親的資料都在風災中流失,甚至母親過世的電報,也是在好幾個月後才得知。這些挫折嚴重打擊了部落及她,但在不住地誠心禱告及犧牲奉獻的實踐中,趙修女通過了主的考驗。
趙修女認為:「讓孩子的心靈獲得滿足,不追求世俗名利,整個人就會變好。」充滿活力,說話急促的她,會說國語,客家話,和一點泰雅原住民語,久未使用的義大利母語,偶爾還記不得呢。
趙修女一生傳福的心得,就是「無飾自己,以身作則,尊重對方,與他們共融,讓他們活出自己的尊嚴,讓生活更美好。」
這位自台灣平地徒步爬上標高2000公尺高山傳福的芳草修女,曾騎著摩托車奔馳在尖石山區,她以傳福「奉獻」為終身奉行的使命,「聆聽,傳遞,就是最好的福音,它是天主的力量。每一個人都是天主的子民,我們都是兄弟姊妹。」
天主教私立方濟幼兒園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那羅134號 電話:03-5841606
泰雅姆姆傳愛原鄉 趙秀容修女守護尖石 58 年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