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做的事(五)水中狩獵 之3.下海

文:張銘隆

下海。大約是民國57年前後的夏天,活動主場從北勢溪漸漸移到基隆海岸;記得那時候基隆市1號公車到木山澳仔,5號到八斗仔。
 
八斗子最近,下車走幾步就到水邊,我個人卻從早鍾情外木山,公車到台肥二廠,還得走個十分鐘才貼到海水。
在翡翠谷已經熟練的面鏡、蛙鞋和呼吸管,放鬆肌肉隨波逐流的功夫,在海浪裏一樣好用;照說浮潛時不需用到面鏡水下排水的動作,我卻是很早就從007「霹靂彈」電影裡學了這招,給我長長久久的潛水生活增添了許多方便。
 
魚叉,當然也從溪裏帶到海裏了,但是很快就體認到溪水中使用的四股頭短叉在海裏並不好用;溪裡射魚常有岩石背景,淡水魚「比較軟」叉中後不易脫走,海水魚則鱗甲較厚,又多是凌空出鏢和石縫躲藏,溪用魚叉多股、寬寬、倒鉤淺,竿身短,在海裏「吃不開」。
 
造支單尖、活動倒鉤的新魚叉絕對難不倒工科學生的,從4尺竿到6尺、到十尺拆成兩截。拆了鏢頭拿上公車,不顯眼更不兇惡。
 
那個時代,近岸的魚是不少,但我不打蝶魚和雀鯛,感覺熱帶魚應該是養來觀賞,不是拿來吃的。
當年海裏,鐘螺、石孔隨便撿隨便挑儘有,網袋常常還重到不易游泳。從夏到秋、從曬得發燙到冷得發抖,岩蔭下、破船板、爛木屐生一堆火,燒一堆螺,拿石頭敲破,用海水涮去碎殼,帶著鹹味和藻香的螺肉是最常的假日野餐。
 
在等當兵那一年多,已是大同公司的社會青年,一群精力旺盛的,常常(那年代兩星期才有一天休假)中山北路22號門口集合,騎腳踏車到八斗仔游泳、潛水,曬一整天,再騎回北市;回程,邊踏板邊瞌睡者有、騎摔到草叢者有,還好沒出什麼大亂子,算是幸運。
 
那支長魚叉,沒獵到什麼代表作就遺失了,我接著就服役去了。大頭步兵那兩年,離海好遠,好生思念哪!
 
頭條留言
張銘隆
張銘隆
民生報戶外版記者,也是個大冒險家,台灣第一批登上珠穆朗瑪峰(聖母峰,Mount Everest)的登山家之一,也是潛水家、航海家、獨木舟玩家…(曾經划獨木舟環島)。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巴薩水貨變殺手 替補鯊魚效率超萊萬

剛結束的西班牙國王盃為巴塞隆納隊殺入決賽的致勝進球者費蘭·托雷斯(Ferran Torres),當初還被嘲笑為「水貨」,如今這號「替補殺手」成了巴薩最致命的秘密武器!至今這位西班牙邊鋒本賽季替補上陣時,平均不到80分鐘就能攻進1球,效率甚至壓過了正印中鋒羅伯特·萊萬多夫斯基(Robert

水蜜桃如何挑選與保存?看完這一篇晉升為水蜜桃達人

編輯/葉佳欣撰文 水蜜桃,這個初夏水果界的...

114年清明節連續假期高速公路 容易塞車時間與路段...

南部最大聲 / 編輯中心 今日(4/4...

韓國面臨經濟困境與低生育率 朝鮮或成統一新契機

編輯中心 “朝鮮雖然再窮,也是比韓國幸福”“這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