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面面觀

文/王藹玲

雙語教育(或多語教育)在不同的國家,由於歷史背景、語言政策等的不同代表不同的意義。我大致把它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多元種族的國家,如美國、英國等,這些國家曾經是移民的首選,有大量的移民、難民等的移入,加上原住民等,因此它們社會存在著多元種族,而他們雙語教育的議題總是離不開是少數族群母語與文化的維護與學習、族群融合、社會公平正義、消弭種族歧視與衝突等。第二類國家是族群並沒有那麼明顯多元,但學習英語邁向國際社會卻是當務之急,如臺灣及一些亞洲國家等。

在全球化的時代,政治、經濟、貿易、教育等都是與世界接軌的管道,而目前溝通的管道就是使用英語了,包括和英語系國家與非英語系國家的溝通。對這些國家而言,雙語教育就是本國語和英語了。最後第三類國家是,本身就是雙語或多語的社會。會講兩種以上的語言是常態,只會講一種語言往往被視為少數異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歐盟的會員國了。歐洲國家由於地處內陸,互相接觸、交易頻繁,加上歐盟的語言政策,明確記載鼓勵學習各會員國的語言、經貿交流等。會員國學校間的教育學分可以互相抵免。對他們來說,語言學習是生活的日常。

在我把臺灣歸類為第二類後,卻認為此說法須要有所保留。臺灣的現況除了原住民、客語族群外,還有不少的新住民族群、外籍移民、國際學生、教師、專業人士等,也不可不謂多元,各族群也分別有其各自的「母語」。不過,我們目前所謂的雙語教育,不管是政府或民間所認知的,都把它界定在中文和英文,涉及到其它語言的雙語教育就暫且不談,本文將聚焦在英語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和建議。首先我要提的是,英語早已被國際學者指出其霸權地位,如投稿國際期刊、參加國際會議等,大都以英語為主,外交場合也需要以英語溝通。隨著國際化時代的來臨、人口及資訊移動的頻繁,英語的地位也漸漸改變了。

目前,已經沒有所謂「標準英語」這個說法了,之前就有學者將全球英語使用者(人口眾多是事實)分為三圈:第一圈為英語為母語人士,如英國、美國、澳洲等,第二圈是指殖民時期,曾是英語系國家的殖民地,而必須學習英語的國家,如新加坡、菲律賓等,第三圈則是指學習英語為外國語,沒有講英語環境的國家,如臺灣、中國、日本等。這三圈的英語使用者各有其特色,如腔調、用字、甚至語法等都有不同,也可能有加入各自的文化特色等。有語言學家就用World Englishes 這個名詞,Englishes 這個字是複數型,代表英語有美國英語、英國英語、菲律賓英語、新加坡英語等。使用英語溝通,絕對不只是和英語為母語人士溝通。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英語能力鑑定考試,都是用各種不同口音的人士測驗你的聽力。我們學習英語,應該改變一下尊崇金髮碧眼母語人士的觀念。熟悉各種不同的口音,才能讓你溝通到處得心應手。

另外,常有人會問,怎麼學好英語或一個外國語呢?我個人覺得動機最重要了。你可能因為外在的動機,如要通過英檢門檻或求職需要而讀英語,當你讀出了興趣,外在動機就可能轉化成內在動機,而真正喜歡上這個語言,也想利用這個語言學到更多的東西,得到更多的知識。我曾經在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受睡眠問題的困擾。有一天看到美國時代雜誌一篇文章,刊載了人體褪黑激素是主控睡眠的主要元素,我深切地想了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顧不得文中許多艱澀難懂的醫學單字,一口氣就將整篇讀完,才令我終於了解到動機的重要,甚至完全忘了自己是在讀英文。所以我建議先選自己有興趣或與生活有關的文章來讀。你可能對影視八卦有興趣,也可能對於電腦科技有興趣,那麼你就讓興趣帶著你讀,不要讓學習語言成為壓力。

動機與興趣是學習語言的捷徑。(圖:大碩教育提供)

成為雙語人對職涯機會、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知識廣度等的好處就不另外贅述,我就聚焦在語言與腦部的關係。主要提國外研究報告顯示能講兩種或以上的語言有助於延緩失憶症的發生,而思維方式則比較有彈性,不會用二分法來判斷(即不是這樣就是那樣)。而文法的記憶也與腦部有關,當你英語讀多了、接觸多了之後,並不需要刻意去記文法,文法結構會慢慢在你腦部形成,這叫做心智文法。就像我們講中文很順利,但我們卻沒辦法理出一套中文文法規則(除非中文系主修或研究學者)。更何況語言是動態的,隨時有新的字或新的說法產生、我們也必須有隨人、隨時、隨地做語言變化的能力,而這也會活化我們的大腦。另外,以記單字來說,目前有很方便的閱讀設備,你只要把電腦游標停在不懂的單字上,它就會出現這個單字的翻譯;但這種方式實在不鼓勵,國外有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你動手去查這個單字,查詢過程中你會拼出這個單字,比較能讓這個字停留在你的長程記憶處。

日積月累,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也提升國家軟實力。(圖:大碩教育提供)

最後,雙語教育的規劃,理論上應該從技藝科目開始,如美術、體育、音樂等,因為這些科目比較能在輕鬆的心情下學習,而專有詞彙重複出現的頻率高,可以比較容易記住。至於老師呢?這時候老師可能多一個「英語學習者」的身份。為了備課,可多讀點與專業有關的英文報導,除了增強自身的英語能力,也吸收了專業的新知。至於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科目呢?有一種叫做知識內容與語言混合的教學法(CLIL- Content and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也就是用目標語言(即正在學習的語言)來教專業知識。學生一方面學習新知,一方面學習語言。不過據我所讀過的文獻報導,並沒有很成功的例子。因為學習專業知識本身已經很難了,又要兼學習語言,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建議可以稍做個彈性變動,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從專業英文書中找出專業詞彙,或翻譯觀念較重要的句子,老師再解釋說明。

學習一種語言不是口號,是需要實際的行動。那麼,學了英語或其他語言之後呢?在邁向全球化的時代,你可以用你的語言能力,做文化交流,日積月累,讓你的聲音在國際社會被聽到,這樣才有意義。

出處:素養力學2022年秋季號專題報導
作者:王藹玲
淡江大學 英文學系副教授

 

頭條留言
編採中心
編採中心
我們是一群正向思考與高度熱忱的新聞從業者,有溫度的報導與分享快樂的經驗,是我們24小時365天不分晝夜的職責!歡迎各單位及企業提供我們採訪訊息及活動通告,有任何編採的需求也請留言或提供給我們建議,請在電郵[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好消息,感謝您。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揮別歐式香,LIULI Living 推出首支與藝...

琉璃工房自 1987 年成立至今,以極致工藝持續創作秉持東方文化與情感的當代玻璃藝術,2001 年品牌進一步拓展視野,將藝術的純粹美感轉化為實用的生活單品,因而誕生了居家品牌 LIULI Living,同樣採納東方美學的核心理念,結合簡約的現代設計,在臨近聖誕節之際特別打造全新「五行香氛蠟燭系列」,為日常注入靜謐的藝術氛圍,宛如一場心靈的美學饗宴,不僅是今年最富情感與品味的節慶禮物,更象徵著生活與藝術間的完美交融。

DXC Technology 與 Servic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