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起《造飛機的人》的故事

文/楊佈新

多年前我只是觀影宮崎駿《風起》的動畫作品中描述不陌生的「零式」戰機研發故事,有所感傷也有所收穫﹔2013 年至 2018 因《疾風魅影-黑貓中隊》製作期間,有緣結識一群飛行的藝術家,他們曾為飛翔而沖天,尤其華錫鈞將軍曾在中年後由飛官轉投身為國家《造飛機的人》。

馬尾船政復刻-甲型一號。

隨著《疾風魅影-黑貓中隊》巡演旅程展開,旅程中有數次與航空先驅王助的歷史「重逢」,他自青年20歲起在英國溫德米爾湖首次接觸飛行,飛機翅翼的倒影劃過水面的浮雲後,他許願為剛剛建國的中華民國擁有一雙翅膀,扛起神州去飛翔。

台南成功大學-王助傳記作者褚晴暉教授。

在西雅圖波音航空紀念館王助展區:王助1916年6月9日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碩士畢業,以精湛的科研能力,尤其他進入波音公司,成為該公司第一位航空工程師,被銘記的工藝贏得「波音之父」的美稱。1917在愛國心驅使下,王助返國投身航空事業於福州馬尾設立海軍飛機工程處,設計與研發飛機﹑培育人才,後續為國家航空工業系統工程與相關教育奠基。

1867年馬尾船政輪機車床廠房古蹟。
作者古雯(中)-黃筱嵐(右)台中航空所參訪參訪。

1964年,壯年的華錫鈞沒有選擇轉往民間航空公司,而是當個老學生,到美國普渡大學留學。他曾經體驗過美國最高規格的U-2飛行器,而他心中延續王助未竟之志:為國家製造出頂尖的飛機。不眠不休,以短短三年,取得航空工程碩士、博士學位。

王助繪者張國徵。

華錫鈞在當代極其貧乏的環境下,回國接力為國家航發中心製造計畫重啟,他自我期許:「萊特兄弟在自行車店內做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現在我也要在這空廠房裡做出飛機來。」任內參與經國號戰機(IDF)研發有功,被譽為「IDF之父」。

鷹揚計畫主持人彭元熙博士。

王助與華錫鈞造飛機分別由螺旋槳進入到超音速時代,相關故事刻蝕在國家造飛機的歷史與榮耀、以及對國家航發留下的未完的故事。跟隨他們的故事穿越我們的天空,曾有一群以馭風的工匠為志業,為日後航發系統工程奠基、讓夢想飛向穹蒼更接近光。

現在,馭風者穿梭雲霄的心念不滅,我們歷時6年以圖文小說創作-疾風魅影《造飛機的人》王助1 -華錫鈞2冊訂於2025/3/18發行,這段國家近代造飛機的歷史故事未來能傳承到青少年的心中,期盼我們的天空,也會因為他們曾在歷史未知的風洞中勇於穿越與承擔所感召,再次呼嘯風起。

頭條留言
編採中心
編採中心
我們是一群正向思考與高度熱忱的新聞從業者,有溫度的報導與分享快樂的經驗,是我們24小時365天不分晝夜的職責!歡迎各單位及企業提供我們採訪訊息及活動通告,有任何編採的需求也請留言或提供給我們建議,請在電郵[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好消息,感謝您。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傑西阿姆斯特朗首度執導電影 HBO 原創電影《Mo...

HBO 原創電影《Mountainhead》由七度榮獲艾美獎®並曾入圍奧斯卡獎®的傑西阿姆斯特朗(Jesse Armstrong)編劇、執導及監製,將於6月1日(日)在Max首播,並標誌著傑西阿姆斯特朗首次執導的電影作品。

TLC《猛男翻修大隊》開播 雷霆猛男跨界改造家園

住宅改造節目你看過不少,但這一次,不只有水電木工,還有雷霆猛男一起上場!TLC 旅遊生活頻道全新節目《猛男翻修大隊》(Flip the Strip)將於 4 月 12 日起,每週六晚間 8 點首播,一場融合裝修實力與舞台魅力的全新真人實境秀,即將帶觀眾見證最養眼、最熱血的夢幻家園誕生過程。

台灣大獨賣!Samsung Galaxy Tab ...

三星電子全新推出 Galaxy Tab S10 FE 平板電腦,主打 AI 生產力、多工效率與沉浸式娛樂體驗,搭載 10.9 吋高刷新率螢幕、12GB RAM 與 256GB ROM 儲存空間(WiFi 版本),並具備 IP68 防塵防水等級,適用於學習、行動辦公及娛樂等多元場景。Galaxy Tab S10 FE 提供流星銀、營火灰與天幕藍三款顏色,並另有 8GB/128GB 5G 行動版選擇。

養齡飲食有解!專家揭長壽飲食五大祕訣 搭配三大生活...

如何讓自己活得長壽、活得健康?近年來興起的「養齡飲食」成為關注焦點。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指出,老化雖無法避免,但可以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有效延緩細胞老化的速度,提升健康壽命。 顏佐樺表示,長壽飲食的概念可從全球著名的「藍區」(Blue Zones)中找到線索。這些包括日本沖繩、義大利薩丁尼亞、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希臘伊卡利亞島及美國加州羅馬琳達等地區的居民,不僅平均壽命高,也普遍擁有良好的健康狀態。 根據 Netflix 紀錄片《Live to 100: Secrets of the Blue Zones》與醫學研究,長壽飲食具備以下五大特點: 以植物性食物為主:95% 以上為豆類、蔬菜、全穀物等天然原型食材。 少量紅肉攝取:每月僅食用數次紅肉。 嚴控糖分攝取:每日添加糖不超過 28 克。 堅果與豆類為主要蛋白來源,避免加工食品。 適量飲茶或紅酒,攝取多酚類抗氧化物。 除了飲食習慣,顏佐樺也提醒,長壽藍區居民在生活方式上同樣有共通特徵,包括: 日常自然活動:如步行、做家務取代刻意運動。 重視人際連結:與家人共餐、參與社區互動,建立情感支持系統。 擁有人生目標:信仰、興趣或使命感,都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關鍵。 他進一步指出,壓力會加速染色體端粒縮短,影響細胞修復與再生,導致老化提早發生。維持穩定心情與正向生活步調,能有效保護細胞健康。 此外,根據《Nature》期刊研究,改變飲食模式僅需三天就能影響腸道菌相。高纖與多樣化植物性飲食可提升「益生性短鏈脂肪酸」,有助抗發炎與穩定新陳代謝。而過多紅肉與加工食品則會增加「腐敗性短鏈脂肪酸」,對健康不利。 顏佐樺建議,民眾可透過功能醫學檢測,如「腸保健康2.0」,評估個人腸道菌群與短鏈脂肪酸組成,再依據結果調整飲食策略,進一步掌握老化節奏。 「我們無法選擇是否變老,但可以選擇怎麼老,」顏佐樺強調,從每一餐做起、從每個生活習慣開始,配合科學檢測與健康觀念落實,就能為自己打造緩慢老去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