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40 多歲女性,平時偶爾漏尿,穿護墊就能應付,但讓她困擾的是,與丈夫行房時總會漏尿,嚴重時影響性行為的意願與品質,讓她尷尬又自卑。她因此求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女泌尿科鄒頡龍主任,尋求改善方法。
鄒頡龍醫師表示,女性天生尿道較短(僅 2 到 4 公分),加上生產或年齡增長導致骨盆底肌鬆弛,是造成「應力性尿失禁」的主因。很多女性在打噴嚏、咳嗽或提重物時會漏尿,雖覺得不好意思,但往往自我安慰「女人都這樣」,忽略了治療的重要性。
但若在性行為中出現漏尿,不只造成尷尬,還可能影響伴侶關係與自信心。鄒頡龍醫師建議先從骨盆底肌肉運動(凱格爾運動)開始,這位患者試過但效果不明顯。經討論後,鄒頡龍醫師為她進行「尿道水凝膠填充手術」,術後恢復快、無傷口,患者漏尿問題明顯改善,性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
應力性尿失禁不只尷尬 還會影響心理與性生活
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調查,更年期婦女約 30%、65 歲以上婦女約 40% 有尿失禁問題。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也指出,國內生育年齡女性約有 20% 有此困擾,停經後更高達 30%。
尿失禁分為「急迫性」、「應力性」及「混合型」三種。其中「應力性尿失禁」指的是當腹部施力(如咳嗽、運動、改變姿勢)時,膀胱口的括約肌關不緊導致漏尿。除了影響日常生活,也常干擾性行為,尤其在體位產生腹壓時更明顯。
臨床上不少患者同時合併膀胱過動症,在性行為中更容易因膀胱收縮導致漏尿。鄒頡龍醫師分享,有患者因房事漏尿導致心理負擔,不僅影響性生活品質,也讓伴侶感到疏離。她曾嘗試保守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接受水凝膠注射後,明顯改善,夫妻關係也恢復親密。
治療選擇多 水凝膠注射為新選擇
鄒頡龍醫師指出,目前治療「應力性尿失禁」的方式分為兩類: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包括:
- 生活型態調整(減重、戒煙、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 凱格爾運動
- 磁波椅治療(以電磁波促進骨盆底肌肉收縮)
若保守治療成效不佳,則可考慮手術,包括:
- 尿道中段吊帶手術:放置人工網膜支撐尿道,改善率約 70%-90%。但少部分患者術後可能出現人工網膜裸露、陰道疼痛等副作用。
- 尿道長效水凝膠注射:透過內視鏡在尿道周圍注射凝膠,增加尿道阻力、減少漏尿。此手術無傷口、恢復快、疼痛感低,適合輕至中度患者,特別適合重視性生活品質、不希望植入人工物者。
如同上述 40 多歲女性患者,原本擔心吊帶手術影響性生活,選擇水凝膠注射後,恢復快、效果佳,成功解決行房漏尿問題。
想「燕好」不漏尿?注意這兩件事
為減少性行為時漏尿,鄒頡龍提醒可採取以下方法:
- 性行為前減少飲水並排空膀胱
- 採取不會增加腹壓的性姿勢
許多人關心哪種體位比較不易漏尿?雖然目前尚無明確定論,但一般認為「男上女下」容易增加腹壓,可能較易漏尿。建議伴侶間可透過溝通與嘗試,找到較不壓迫腹部、雙方都能接受的姿勢,提升性生活的愉悅感。
若在行房中出現漏尿,且伴隨明顯尿急感,可能是「急迫性尿失禁」,除了肌肉訓練與手術外,還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膀胱儲尿功能,並配合藥物或膀胱神經調節治療。
★ 如有相關症狀,可前往醫療院所進一步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女泌尿科鄒頡龍主任
文/陳思遠 圖/楊紹楚
採訪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女泌尿科鄒頡龍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