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球王李惠堂40週年紀念連載之四 從小堅忍享受足球的快樂

文/何長發 藍蔚台 圖/李念章

前言

2019年適逢兩岸中國華人一致認同的足球王李惠堂逝世40週年紀念,在現代足球運動發展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中,我國唯一世界知名的足球大人物就是已故球王李惠堂。1976年,德國一家權威的《環球足球》雜誌組織世界球王評選活動,李惠堂與巴西的比利、英國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斯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值此李球王升天40週年紀念,緬懷球王不凡的足球人生,藉此機緣發哥與球王故鄉廣東五華人藍蔚台共同寫下李惠堂足球故事,並由叫惠堂叔公的李念章提供珍貴圖文資料,利用「樂聯網」電子報連載,讓新世紀的足球迷好好認知李惠堂的不平凡人生。

從小堅忍享受足球的快樂

 李惠堂在還未十歲以前返回香港,由同村秀才李柳灣先生隨往香港任家庭教師。1917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皇仁書院接受西式初中教育,不過仍繼續參與校內足球活動。只讀了兩年,奉家命於1919年就被迫輟學在家協助父親處理業務。不過李惠堂從小愛球成痴,他可是打死不放棄足球。

用李惠堂自己在回憶錄裡的話來說,「家庭的自由,逐漸像西山日落般消失」了,可他哪裡放得下足球呢?每次有球賽的時候,他「下了課便夾了書包玩命地趕去香港跑馬場看下半場足球比賽」,為了佔個好位置,他總是擠在水泄不通的人群裡,拚命往前鑽,就算因此被人打一頓,他也毫不在意。沒球賽的時候,他就拚命練球,有伴的話就一起練,沒伴的話就一個人對著牆踢,一來一去練攻防,漸漸竟練成了「迎送如意,左右不失」的絕技。

後來,在遠東運動會的賽場上,李惠堂幾乎能在任何角度一舉破門,其中就有這堵牆壁的功勞,當然,在他幼時老是充作球門的那個狗洞也功不可沒。

問題是,李惠堂踢得越玩命,他的老爹就越生氣。用李惠堂自己的話來說,他的家庭頗有「十六世紀的風氣」,而他父親性情之頑固,更是舉世罕見。對孩子任何違背自己意志的行為,他的回應都只有一個字「打」。踢球既然入不了老爹的法眼,李惠堂就只能背著家人偷偷踢,而一旦被發現,就免不了被暴揍一頓。

然而為了踢球,李惠堂抱持堅忍態度,就是要享受那足球的快樂。就這樣執著堅持下去,李惠堂終成了亞洲球王。

李惠堂成為享譽世界的亞洲球王後,回顧少年時代,仍覺得自己的成績,一半要歸功於兒時的「看球癮」與「踢球癮」,不僅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更讓他感到「非常非常的快樂」,這種快樂,抵消了一切辛苦。今天,人們一再提及「足球從娃娃抓起」,李惠堂的這一心得,一定可以給我們不少啟迪,如何發現有天分的孩子,如何讓這些孩子練球時感到「非常非常的快樂」,這個問題,的確是值得認真思考的。

一個少年對足球的痴愛能用什麼來檢驗呢?李惠堂生前毫不猶豫地說,他為踢球挨的拳打腳踢,可以證明他的真心。他挨打,可不是因為踢球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太喜歡踢球了,父親擔心他不務正業,才時不時要用皮鞭讓他收收心。李惠堂在自傳裡寫道,在他10歲以前,父母是任由他玩球的,可隨著他漸漸長大,盼著他「讀好正經書,將來光宗耀祖」的父親就越來越無法容忍他的愛好了。要說,李惠堂真是一個極其自律的孩子,就算再痴迷足球,也從沒有逃過一次學,只是天天放學後,就狂奔到球場,瘋狂練上幾個小時才摸黑回家。一進家門,等待他的不是晚飯,而是父親的怒吼與皮鞭,以及母親又心疼、又惋惜的眼淚。

每一天頂著父親皮鞭的壓力踢球,若換成一個軟弱的人,多半就帶著對父親的怨恨放棄了,然後一輩子抱怨自己沒有成才的原因就是有一個專制的父親;但李惠堂不是一般人,他的對策一貫是:不逃學,不拖拉功課,然後,你愛打就打,只要不被打死,我就要踢球。沒準在他內心深處,還有幾分對父親的體諒,畢竟一個守舊的父親,生了一個如此痴迷足球的兒子,也不是一件好受的事,但踢球實在太有意思了,要他放棄也完全不可能。

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就這樣在皮鞭下苦練(更準確地說,他是快樂地練習)多年,李惠堂的球藝大進,而足球運動也在廣東漸漸普及開來,甚至李家所在的小地方也常舉行足球賽,李惠堂的父親受到這些氣氛的感染,漸漸地,鞭子就抽不下去了;再漸漸地,居然也到球場上去轉一轉了;最後,居然成了兒子的球迷。

當年李惠堂在現實生活中經歷了好多年,如果沒有對足球真正的痴愛,一顆體諒父親的心,以及足夠堅韌的態度,李惠堂決不能堅持下來。其實,父親之所以能轉變,也是在內心深處被兒子在鞭子下不抱怨、不放棄的精神打動了吧?難怪,李惠堂成為球王之後,一再強調做人在先,踢球在後,這也是來自對兒時經驗的認真思考。這點也反映時下我們在推展少年足球啟蒙時,該如何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不抱怨,不放棄」的寶貴種子呢?

球王當年英姿
頭條留言
何長發
何長發
民生報資深足球專業記者。台灣唯一從1982年世足賽至今評寫最資深專業球評、 從2006世足年開始至今 首創國內「世足與運動校園社區巡迴演講」第一人、 台灣以個人名義著作足球專書最多作者。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力挺臺北興富發棒球隊 北市國中小選手齊聚熱血應援

記者楊秉鈞/台北報導 114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

北市新生兒數創4年新高 蔣萬安:六都唯一正成長

記者呂泓陞/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日出席...

「獼猴友善桌遊」前進校園 志工引領學童快樂學習人猴...

記者魏思霖/高雄報導 柴山的獼猴與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MUJI passport」手機APP改版新上線...

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MUJI無印良品「MUJI ...

補助資格再放寬! 2025電動機車補助金額出爐

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市今年汰購及新購電動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