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90的二十出頭少年郎與三位五、六十歲熟齡阿姨,以「花甲少年」的有趣組合一起共學,在華梵文物館展開別具特色的書畫作品展,將華梵大崙山的四季繁華,透過花鳥、蟲草、山水、人物等創作躍然紙上,5月更將前進高中續展。
與兒子司徒會中在華梵佛藝系作同學,母子倆在司徒會中作品〈翔〉前合影。.jpg)
華梵大學創新共學計畫是全國大學的特色亮點並深受喜愛,許多同學在此制度激勵下,主動尋找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組成團隊提出計畫,經學校審核通過後獲頒獎助學金,培養創新實作能力。
與參展同學合影。.jpg)
此次「大崙山四季繁華」書畫作品展,即是佛教藝術學系大四王力紅、司徒會中、大三路麗珠以及美術與文創學系三年級詹春秋等四人創新共學的成果,除了司徒會中為高中應屆畢業直接考上華梵的少年郎,其他三人都是年逾五十的熟齡學生,路麗珠更已年過六旬,而王力紅又是司徒會中的母親,成為罕見的「花甲少年」與「母子檔」一起共學的有趣組合。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大陸東北、鑽研宋代宮廷畫超過三十年的王力紅,與先生司徒錦鷹是兩岸知名畫家,兩人陪著高中畢業欲報考華梵佛藝系的兒子到校參觀時,王力紅一眼就愛上了這個環境,又聽聞可以透過單獨招生管道「帶藝入學」,不需學測與分科考成績,便毅然決定重返校園,與兒子作同班同學,一起上課進修。
在佛藝系與美術系老師的專業指導下,原本遇到創作瓶頸的王力紅終於有了突破,「從感情上來說,我學了佛法,開始畫佛畫;但衝擊最大的則是技法。」王力紅說,以前她的畫風富麗堂皇,注重結構與裝飾性,現在則講究密與疏的融合,畫風更精緻與注重意境,也貼近時代感,在色彩與材質上都有所改變。
而與母親和一群阿姨甚至奶奶們作同學,司徒會中顯得相當自在,他說,系上辦活動,總有這群婆媽們熱情相挺甚至搶著做事,在學習上也毫不藏私的交流分享,令他倍感溫馨。母子倆已決定畢業後留在佛藝系攻讀五年一貫碩士班,繼續浸淫在華梵的書香藝文裡。

「很開心終於活出自我!」另一位創作者路麗珠剛過65歲生日,之前從事醫護管理工作的她,四年前抱著玩樂的心態到華梵念書,放下家裡的孫子,搬進學校與年輕同學一起住宿,體驗各種有趣課程,在創新學習的氛圍下有了許多突破與改變,此次不僅展出拿手的山水畫,還嘗試水彩小品創作,成果令人驚艷。

共學展中唯一的美術系熟齡同學詹春秋,則熱衷於社會公益,今年1月帶著一票熟齡同學回到九份老家,舉辦寫春聯、畫版畫的街頭活動,吸引了許多遊客甚至外國人參加。她感恩的說,自己進華梵前是美術素人,經過三年的學習卻能舉辦展覽,未來將持續在校外舉辦藝術與公益活動,讓社會大眾知道熟齡上大學的價值。
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對於此次展覽的共學成果相當肯定,期待未來可以看到更多人集體創作的大型藝術品。「大崙山四季繁華」書畫作品展於華梵文物館展出至4月29日,5月後將移師中壢高商展出,讓更多高中端學生了解華梵的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