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研究機構 NIQ(NielsenIQ)日前發布《2025年科技與消費性電子產業趨勢報告》,預估2025年全球科技與消費性電子產業銷售額將達1.29兆美元,主要動能來自新興市場與高端創新產品。不過,受到新一輪關稅政策影響,全球供應鏈面臨新一波挑戰,品牌與代工廠商正積極調整產地布局與產能調配,以因應成本壓力與物流風險。NIQ指出,美國市場消費轉向保守,歐洲信心則顯回溫,有望成為需求轉移新焦點。
根據 NIQ 資料顯示,關稅上調將推升成本、壓抑需求,尤其對低階產品影響最為顯著。以智慧型手機為例,2025年預估僅小幅成長至11.81億台,創新、補貼與AI應用成為市場推力。報告指出,On-device AI 裝置端人工智慧將帶動高階手機需求,預估2025年配備AI處理器的手機出貨量達2.21億台,占整體市場兩成。中國品牌持續研發三折疊與捲軸螢幕手機,試圖開拓差異化競爭空間。

電視與個人電腦市場也面臨關鍵轉折。2025年全球電視銷量預估年減2%至3%,LCD需求疲弱,但OLED因價格調降逆勢成長。PC市場則因Windows 10退場與中國舊換新補貼等因素,預期年增3%-4%。AI PC技術逐漸普及至中階市場,加上ARM架構PC崛起,將帶動整體產品升級與應用擴展。NIQ同時觀察到,記憶體等零組件已在第二季開始反映成本上升趨勢,廠商也陸續啟動提前備貨與轉單因應策略。
面對通膨與地緣政治帶來的變數,供應鏈彈性與風險管理能力,將成為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關鍵資產。美中政策角力不僅影響製造成本與市占版圖,也使消費者購買行為產生轉變。NIQ表示,未來一年,企業需掌握即時數據與區域趨勢,靈活調整產品策略與生產模式,方能於複雜環境中穩住腳步、創造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