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慢板 Adagio 114. 5. 17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過世,全球一片悼念。且不論她生前有多少實質貢獻,就以她能保持活力工作到最後(逝前兩天仍接見新首相),以及21歲即矢志奉獻一生維護王室傳統以凝聚國人,並終生奉行不渝這兩點來看,就足以讓人由衷敬佩了。
女王曾說,二戰期間她常隨父親英王喬治六世到各地慰問災情,為國民打氣。父親的身教言傳給她留下了珍貴的榜樣,也讓她知道了自己一生的使命。
喬治六世本非王位繼承人,卻因歷史的偶然而意外接位(工作重擔也讓自幼抑鬱的他47歲即過世),這段故事被拍成了電影,即囊括83屆奧斯卡四項大獎的 “The King’s Speech 王者之聲”。
影片描寫喬治六世自小口吃,遠不如哥哥的口才便給,在公眾場合根本講不出話。後來通過語言治療師羅格的訓練後才略有好轉,但真正的考驗尚未到來。
1936年,喬治的哥哥剛即位為愛德華八世,卻為了追求辛普森夫人而決定放棄王位,讓毫無準備的喬治驚慌接位。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英國決定對德宣戰,二戰正式開打,喬治六世需要以國家元首的身份發表廣播講話,可誰都知道國王困于口吃,他能完成這場重要的演講嗎?
廣播在即,羅格被火速召入宮中,陪伴並協助國王廣播。一開始,喬治六世在極度的緊張中遲遲無法啟齒,王后、公主、所有在別室的錄音師及政府要員如邱吉爾等,都緊張地懸著一顆心,深怕才剛宣戰,英王的漏氣就變成敵人的笑柄!
在這個關鍵時刻,配樂用了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烘托出巨大挑戰的張力,再反襯內心的堅韌,將英國不屈不撓的奮戰精神和喬治克服口吃的意志聯繫起來,也讓人更深刻地領會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
- 首先來看影片 《王者之聲》 的關鍵片段:(6:10 )
- 貝多芬慣用一個動機 (Motive) 貫穿整個樂章,例如貝 5-1的“噠噠噠噠——”,和貝 7-2的“噠—噠噠噠—噠—”。許多指揮家對這個樂章的處理,都是將“噠—噠噠噠—噠—”當成送葬行列中沉重的腳步,小克萊巴和卡拉揚則堅持按貝多芬原注的 Allegreto(小快板)來處理。名指揮家 Bruno Walter 和 Karl Böhm 指揮這個樂章都用了十分鐘左右,小克卻只用了七分四十秒!下面來看他指揮荷蘭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演奏:(7:40)
- 對照欣賞名指揮家 Karl Böhm 指揮維也納愛樂的演出:(9:55)
【延伸視聽】
- 1950年小克的父親老克萊巴(Erich Kleiber, 1890 – 1956)同樣指揮荷蘭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錄下的“貝7 – 2”,全曲速度和小克一樣。唱片封面是老克牽著幼時小克的珍貴照片:(7:38)
- 1976年小克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 “貝7” 全曲:(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