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慢板專欄

1 文章
0 留言
三心相印 為什麼要聽音樂? 當俄烏衝突和加沙戰火引發了我們的共情關切,當關稅博弈和美債危機勾起對大蕭條再臨的緊張,當大罷免和無休止的政治抬槓牽動了莫名的義憤,我們不免想找一方天地,靜定下來,去體驗超然物外,遠離喧囂的平和。 無言的沉澱 -- 三心相印 作曲家常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同一首歌,也會因不同的編曲或樂器音色而展現出不同的風格。 即使是同樣的編曲,不同的演出者也可能會做出大相徑庭的詮釋。即使是同一位鋼琴家,在不同的時間彈奏同一首樂曲,也可能會因心境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演繹。 同樣地,聽者在不同的人生時段也可能會有不同的領會。 因此,音樂欣賞是將作曲家的初心、演奏者或歌者的演繹、聆聽者的領略欣賞三者拿來相印的過程。聽者要能參與這樣的心靈創作,需要靜定,將心的能量投注在音樂中。 聽音樂的入處 -- 比較欣賞 “比較”讓心容易安住,從而專注。 網路與串流音樂的普及,讓比較音樂欣賞容易普及。本欄將定期提供一些主題音樂,提供不同版本,方便讀者比較聆賞。

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巴哈(J. S. Bach, 1685 ~ 1750)的這首雙小提琴協奏曲大約作於 1720年前後。那一年,在東方,康熙正在把准喀爾蒙古的勢力逐出西藏;在西方,德意志人喬治·路德維格繼承英國王位成為喬治一世,建立漢諾威王朝後,發生了新的繼承危機。三百年後的今日,已沒有多少人記得准喀爾蒙古或漢諾威王朝的始末,但巴哈的這首樂曲仍舊年復一年地被人們演奏著、欣賞著……..。

最新文章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