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迅猛發展的浪潮下,臺灣教育界積極布局新世代核心素養。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與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共同主辦的「閱讀素養ATP國際認證培訓」,於5月3日至4日盛大登場,吸引超過30位國小教師與師資生參與。課程以「議題式閱讀寫作」為核心,推動「讀寫合一」教學模式,為基層閱讀教育注入創新動能,搶先培育AI時代所需的思辨與表達能力。
此次「議題式閱讀寫作」由中華未來學校教育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鍾宗憲教授主持,臺北市大龍國小校長劉國兆、新北市中園國小校長黃孟慧,雙北國語文輔導團等,融合19項課綱核心議題,從品格、生命到環境,搭配適齡學習階段(I至III),建立系統化教學模組。該課程以每週投入1.5小時、總計18小時的課程設計,強化學生的摘要能力、因果推論與寫作反思,進一步培養AI時代必須資訊統整與論述表達等未來關鍵能力。

本次主辦方臺中教育大學楊裕貿處長強調,閱讀是一項跨學科的心智能力,不應侷限於語文課範疇,其對學生語文知識、情意與表達能力具深遠影響。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秘書長黃淳亮博士指出,議題式閱讀寫作是種「潛能開發」課程,閱讀不是單純解碼文字,而是心智對世界的有意義建構。同時將社會議題融入寫作,不僅提升語文能力,更激發學生的表達力,更是一種心理參與與價值省思。

目前「議題式閱讀寫作」課程與TKB台灣知識庫千碩創新教育合作成功實施2年實驗教學,學生透過課程系統培養出閱讀與寫作熱情外,也積極參與投稿至《國語日報》、作文競賽等媒體。台灣知識庫千碩創新蔡慧馨協理指出:「AI時代重視資訊輸入與表達輸出,議題式閱讀寫作正好對應這項關鍵能力。此外,此課程在許多私立學校或是社教機構成為招生的特色課程」。
本次培訓亮點,學員中有擔任台中大忠國小張美雲校長,其表示議題式課程可有效提升學生閱讀動機與素養學習,可多多鼓勵教師參加研習並導入教學。ATP國際閱讀素養認證課程預計將持續擴大開設,未來將與全台多所大學合作,廣邀國小教師、師培生與社會教育機構教師參與,共同培育臺灣新世代的閱讀與思辨力。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