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烏凌翔
也許因為「民粹」這個詞被污名化了,韓國瑜的支持者從三月底開始強調自己是「庶民」,隱含的對立面,比民粹的「菁英」、更多了「權貴」的聯想,譬如國民黨前後任主席朱立倫、吳敦義,公道伯王金平,甚至前總統馬英九,都是韓總批評過的對立面要角。
如果選民都按與自己接近的身份尋求認同,進而選擇支持對象,庶民的人數,顯然遠遠多過權貴與菁英,那郭台銘就不用選了,因為他「談笑有權貴,往來皆菁英」,早已不是當年借住在小廟中的警眷子弟了。
可是,近來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民調結果,韓、郭二人十分接近,顯然,支持郭台銘的選民之中,也有大量庶民,他們為何會支持與自己不在一個同溫層中的全台首富呢?郭董又是怎麼爭取他們的呢?
意大利共產黨的創始人葛蘭西(Antonio Gramsci)一百年前就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了:為何庶民會支持權貴或菁英?他花了20年建構了《文化霸權》論。葛蘭西所謂的「文化」是指「社會的共同認識」,內容大略是:如果能夠把一些概念形塑成全體人民的共識,就可以制約人民的思想、習慣、與行為,而且人民還是「自願順從的」,這種發自於內的力量更勝於外來的強制力,這種力量就稱為「文化霸權」。
譬如:蔣氏威權時期的「反攻大陸,解救苦難同胞」,曾經人人都發自內心的寫在各種文字中,最終證明其實不現實;蔡政府追求同婚、反核、廢死、一例一休等等「進步價值」,也運用了體制內外的各種力量,但顯然太急燥了,不但不成功,還助長了「韓流」的「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反而幫對手形塑了文化霸權的優勢。
郭董也許不認識葛蘭西是誰,但他顯然清楚選總統跟公司選董事長不一樣,民主制度是一人一票,公司的遊戲規則是「一股一票」,只數錢,不數人頭。所以,郭董的挑戰是如何在短期內塑造他的文化霸權?
有錢不是萬能,但台語俗諺說:「選舉沒師傅,有錢買就有」,郭董買的不是票,而是強力的置入與廣告,目標受眾當然也是庶民,手法十分細膩,從起手式-媽祖托夢、為記者繫鞋帶,到現在無所不在的空軍,主打一個訊息:我郭台銘是唯一能帶領台灣再創經濟高峰、重獲國際政治地位的領導人,究其實,也是在塑造文化霸權。有效嗎?
從四月中宣佈參選到現在不過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依民調數字看來,可說很成功。如果錢不是問題,那郭董也許應該農曆年前即開動競選列車,多了三個月時間,民調現在誰領先就很難說了。不過,也許跟錢無關,既是媽祖托夢,必有我們凡俗不知的原因,不可妄論。
然而,庶民就那麼容易接受菁英的論述嗎?不一定!庶民之所以反對菁英,就是基於過去不堪的經驗:「政黨輪替三次,藍綠各完全執政一回,我們庶民在台下搖旗吶喊,只是成就了你們這些菁英的個人成就與歷史定位,我們的生活卻每況欲下…」換言之,只是開出許多聽起來誘人的選舉支票,打動不了已經決定反菁英的庶民之心。
郭董雖是政治素人,沒有欺騙過選民,但他顯然是國民黨菁英屬意的人選,吳敦義為他黨員的合法性開綠燈,他出馬,黨部完全不用擔心經費問題,他甚至還可以挹注立委選戰,之前也大筆捐輸過。所以,跟韓國瑜的庶民形象-廉價藍襯衫、魯肉飯+礦泉水、發大財-相比,這場茶壺中的黨內競爭,還是菁英與庶民的對決。
韓國瑜之前沒有撲天蓋地的廣告與置入,卻能打動人心的主要原因,是他真正看出藍、綠菁英都不能取得社會大多數一般人-即庶民-的信任。這很難嗎?無黨籍的柯P不就是這樣竄起的嗎?韓總因為有機會近距離觀柯市長,才受到啟發嗎?非也,是菁英總是對自己太自信,瞧不起庶民。結果,綠營高層不反省,去年「九合一」大敗,藍營菁英也不謙卑,「非傳統政治人物」韓國瑜才會出線,演出「一人救全黨」的傳奇。
這樣看來,郭台銘的橫空出世,只是國民黨內菁英戰術調整後推出的代理人,也是菁英反撲庶民的希望-雖然郭董也必需爭取庶民,庶民顯然很多人也看懂了,郭董的民調想再衝高,恐怕要再加強空軍了,當然,錢不是問題,會不會適得其反呢?
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最後韓國瑜出線,國民黨的菁英黨文化,很可能翻天覆地,如果最後是郭台銘出線,那國民黨的黨文化,可能就「外甥打燈籠」了嘍。
感謝〖上報〗刊出拙作,分享 請臉友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