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8A代工「門可羅雀」? 財務長認了:尚無大客戶下單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面對來自台積電與三星的雙重壓力,英特爾在晶圓代工業務上的布局備受市場矚目。根據科技媒體《Wccftech》報導,儘管近日市場盛傳輝達與Google等大廠有意採用英特爾18A先進製程,英特爾財務長津斯納 (David Zinsner) 卻在近期財報會議中坦言:「目前尚無明顯的外部需求,承諾量並不顯著」。

本月稍早,《路透》曾報導英特爾正積極與包括輝達、Google、微軟等科技巨頭洽談18A製程合作,甚至傳出微軟已簽下「決定性合約」,讓市場對英特爾能否追趕上台積電的腳步充滿期待;但據津斯納的說法卻指出,該計畫仍處於初期階段,不排除測試晶片後仍有潛在客戶退出的可能。

英特爾創辦的晶圓代工業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近年積極搶攻外部訂單,企圖擺脫長期仰賴僅止於內部需求的窘境。尤其在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上任後,英特爾更希望藉由與全球雲端與AI業者結盟,推動製程技術且獨立於台積電生態鏈之外。

津斯納進一步說明,IFS預計在2027年達到損益兩平,前提是能夠成功吸引外部客戶採用先進製程,預期年營收可達數十億美元級別。津斯納也未否認英特爾未來仍可能向台積電採購晶片,據傳下一代Nova Lake桌機處理器即由台積電負責部分製程,顯示英特爾目前應持續採取「雙軌策略」。

面對美國前總統拜登與現任總統川普強力推動晶片本土化生產,台積電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進度備受矚目,英特爾則試圖藉由18A製程爭取更多AI晶片客戶,以期扭轉IFS長期虧損的頹勢。業界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真正具備5奈米以下製程穩定量產能力的業者,仍以台積電為首,英特爾18A能否如期量產並取得訂單,仍尚待觀察。

即將在下週登場的Computex 2025中,外界將聚焦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是否會正面提及與英特爾的合作意向,後續也將成為台灣AI伺服器供應鏈投資布局的重要風向球。

頭條留言
商傳媒
商傳媒https://sunmedia.tw/
商傳媒是一個提供財經、科技、智慧製造、醫療、產業資訊,為主要服務內容的金融、科技網路媒體,其宗旨在於提供台灣中小企業一個產品新聞的平台,未來更將推廣至世界各國!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光電板別蓋在滯洪池!丁學忠力阻濫設 盼選民用選票表...

墨新聞|地方中心針對民進黨政府計畫在雲林縣北港滯洪...

2025【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台...

蛇蛇涼一夏! 一起來動物園聆聽蛇的秘密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

101國際繪畫賽 畫出心中最美公園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今夏,一起畫出臺北的樣...

北市人本環境改善成效優良 人本街道種子教師培訓營參...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內政部國土署委託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