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海洋永續目標,犀牛盾發表 CircularBlue 淨海平台首號機 

面對每年高達1,270萬公噸的廢棄物流入海洋、其中八成最終沖刷回沿岸的嚴峻現實,塑膠污染問題從來不是遠洋專利,而是沿岸首當其衝。致力發展塑膠管理解決方案的台灣品牌犀牛盾,繼打造可回收手機殼與循環商品後,於29日首度公開由其自主研發、歷時18個月打造的CircularBlue海廢過濾平台初號機「ChangeMaker破浪者」。這項秘密研發、投資超過120萬美元的實驗計畫,預計今年離岸定錨台南黃金海岸外海試營運,藉由太陽能驅動、自動化與AI巡航系統,實現近海地區的智慧淨海任務。

ChangeMaker破浪者是一座長寬各12公尺、高9.4公尺的智慧漂浮平台,由無人偵察機、無人垃圾船與母船「海上島」組成,搭載AI影像辨識、GPS即時定位與中控整合系統,能即時追蹤與回收海漂廢棄物,同時設有水質與生態監測設備,兼具研究與教育功能。透過雙模式的低耗能設計,平台能被動攔截漂浮垃圾,同時主動部署無人機與船艇,達成長時間、低碳足跡的清理任務。王靖夫表示:「這不只是清理行動,更是一種對海洋未來的承諾。」

海上島、無人垃圾船與無人偵察機模組化設計,建立科技化的高效海廢蒐集流程。(圖/犀牛盾提供)

此次CircularBlue的亮相,也正值國內外積極關注海洋與資源循環議題之際。隨著海洋月與塑膠公約談判將展開,環境部與海洋委員會亦透過「8+N資源循環聯盟」與「海廢再生聯盟」,串聯政策與產業力量推動海廢轉化為可再利用資源。犀牛盾則以品牌行動回應趨勢,自2015年起推動以單一材質設計的可回收手機殼,並於2024年推出台灣首款100%再生手機殼CircularNext,實現從產品設計、製程、回收到再生的封閉循環。

未來,犀牛盾也規劃將CircularBlue平台擴展至更多應用場景,如海洋生態教育、環境觀測、甚至成為推動永續旅遊與河海治理的多功能據點。王靖夫強調,平台以模組化、高適應性設計為核心,不僅能擴散至全球沿岸,更可成為驅動創新商業模式的示範解方。他期盼能攜手更多理念一致的夥伴,打造具參與感與規模化潛力的海洋永續生態圈。

頭條留言
柯宗鑫
柯宗鑫
新聞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還沒判就先關 合理嗎?  談羈押制度的濫用與台灣的...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張律師開講-法律專欄...

《味之交饗・雙星盛宴》7月登場 米其林雙星主廚聯手...

墨新聞|記者呂泓陞/台北報導2025年7月21日至...

逕行變更於法無據 還我啤酒文化產業園區

墨新聞|楊秉鈞建國啤酒廠土地與建物的都市計劃啟動程...

總統提「雜質論」 是民主還是獨裁前兆?

墨新聞|編輯中心才不久,臺灣的行政部門才把 96....

高雄港喜迎麗星郵輪領航星號首航 多項國際客船優惠 ...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