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不負責教育人才,只負責挑選人才

文:李天豪

考試的形式必須為這個目的服務
所以考試的形式應該要長時間的保持穩定
讓那些沒機會接收到新資訊的窮人
也有憑努力就能考得好的機會
要求考題靈活、測驗學生的綜合能力
反而是傷害了窮人翻身的機會

我想為八股文翻翻案!
八股文這個制度,是乞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發明的。
朱重八底層草根出身,他當然明白窮人的痛苦,更明白窮人的痛苦大到一定程度,會顛覆社會秩序….
所以,他這樣子做,是想給窮人留下一個機會啊⋯⋯
寫文章嘛,本來是為了表達某個意思,但是八股文可不是為了表達。
一篇八股文的好壞,根本不看你到底寫了什麼意思,因為所有的意思都不能超過古人聖賢已經說過的範圍。
重要的是形式,也就是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八個部分,所以叫「八股文」嘛。
還有,每個部分要講究對仗,講究音韻,甚至字數都規定好了。
從我們今天寫文章的角度去看,八股文格式死板、內容乏味、嚴重束縛人們的自由發揮,實在難以忍受。
但是問題來了,明清兩朝的科舉考試都以八股文為主。
這麼糟糕的考核方式,為什麼會堅持這麼長時間呢?
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解釋,要麼是說是封建統治者要束縛人的創造力,要麼說這是中國文化「劣根性」的體現。
但是這些解釋,很蒼白,很軟弱。
因為我認識太多寫八股文出身的人才⋯⋯
能不能讓我們換個思維模式來想想
我們首先應該考慮一下,古人面臨的現實條件是什麼。
八股文是科舉制下的文體。
那科舉要解決的問題是啥?

是要在大一統的帝國內,在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
考試形式必須適合中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文化基礎、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巨大,這個基本現實。
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地域遼闊就意味著資訊傳播不便。
科舉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就儘量不要調整,要長期固定甚至僵化,因為任何變化都要經過很多年才能傳遍全國。
地域遼闊還意味著,全國各地在許多方面都差異巨大。
一項全國性的考試,其內容和形式就不能超出各地的「公約數」,不能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那除了流傳千年的「四書五經」之外,還有什麼呢?
(八股文實際上只考「四書」)
有人批評八股文,不考實際的學問。
可是要知道,考實際學問,就沒有辦法在各地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
就拿農業來說,北方和南方的農業大不相同,你到底考什麼地方的農業學問呢?
其他諸如兵制、行政管理、司法審判、財政預算等等,各地的差異就更大了。
當時根本不可能在一張考卷上,出題考全國的人。
除此以外,朝廷還要考慮一項重大因素,那就是窮富差異。
如果科舉考試的內容「多元化」,或者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
那些貧寒子弟,根本就出頭無望。
過去有一句話:「窮文富武」
意思就是,讓子弟練武,是有錢人家才能做的事。
請名師、建場地、置辦兵器、飲食營養等等,都絕非小門小戶人家所能承擔。
學文則不然。
只要學生刻苦用功,有幾本書、三餐溫飽就行了

——沒有字體清晰的刻本書,手抄本也可以。

你想,這就給窮人家的孩子能夠參加科舉,創造了條件。
回到我們當下的社會環境來看看……..
在過去的聯考時代,一個鄉下的孩子,只要有起碼的教科書和參考書,只要肯下笨功夫,就算沒錢上補習班,考上大學還是沒問題的。
台北市的孩子條件好、見識廣,當然也有用….
但是這些在聯考的考場上,並沒有決定性優勢。
當年的科舉考試也一樣。
雖然這種考試制度有種種缺點…..
但是,窮人、社會底層通過科舉翻身的機會確實是最大的。
正是通過「八股取士」這種死板的考試制度,再加上省際之間的比例協調等等配套辦法。
中國這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實現了各個地方、各個階層的人都有機會躋身國家統治階層。
請記住,八股文這個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貧困的皇帝發明的
啊!

當然,會有人說:
「這種死板的考試形式會不會束縛人們的思維呢?」
這方面的危害其實被誇大了。
考試的本質不是為了教育,而是為了選拔。
那麼,應該選拔什麼樣的人呢?
是選見多識廣、才華橫溢的人?
還是能持之以恆,能坐得住、能下功夫的人呢?
不好意思,答案很可能是後者。
現在,很多創業公司都有這樣的體會。
徵人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是傾向於徵那些有經驗的人,而傾向於錄取學習能力好、溝通能力強、對自己要求嚴、有自我驅動能力的人。
因為,創業公司本來做的就是全新的事情,經驗這個東西是有益還是有害,說不清楚。

但是,面對任何新的情況,都能找到方法、訴諸行動、不放棄的人,才是創業公司需要的。
這樣的人走入仕途,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任務,也一樣會表現優秀。
事實上,明清兩代那麼多能人都是靠八股文選拔出來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王陽明和曾國藩。

頭條留言
李天豪
李天豪
資深歷史老師,服務於教科書出版社與補習班多年。 喜歡看歷史,更喜歡說故事,規定自己一年要寫一百萬字。 說書不只是職業,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寫出來的文字,都是可以說的故事。 每個故事背後,主角不同,說的都是人性。 人性永遠不變,幾歲來看,總是很有意思。 以史論今,希望以後可以論金,最好不要變成論斤。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揮別歐式香,LIULI Living 推出首支與藝...

琉璃工房自 1987 年成立至今,以極致工藝持續創作秉持東方文化與情感的當代玻璃藝術,2001 年品牌進一步拓展視野,將藝術的純粹美感轉化為實用的生活單品,因而誕生了居家品牌 LIULI Living,同樣採納東方美學的核心理念,結合簡約的現代設計,在臨近聖誕節之際特別打造全新「五行香氛蠟燭系列」,為日常注入靜謐的藝術氛圍,宛如一場心靈的美學饗宴,不僅是今年最富情感與品味的節慶禮物,更象徵著生活與藝術間的完美交融。

DXC Technology 與 Servic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