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面對居住現況是不是該修訂了?

文/張家榕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以下稱本條例)經111年高雄「城中城事件」後第6次修法,共包含6章66條文,區分總則、住戶之權利義務、管理組織、管理服務人、罰則、附則等章,迄今施行即將滿30年。立法機關賦予《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為名,其規範之範疇涉及區分所有建築物所形成的權利義務及共同利益,其適用對象包括所有的公寓大廈,即使是老舊、少公設,沒有管理委員會的建築物。因為公寓大廈各區分所有權人間的共同利益與衝突,又與傳統債權債務關係截然不同,只得用本條例來加以規範,因此,有關公寓大廈住戶間所生爭執,優先適用本條例的規定,本條例未規定時,始適用民法相關規定。而本條例宗旨為加強建築物之管理維護,期全面提昇居住品質以及公共安全之維護;因此,在管理組織、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發生違規或為法時,國家公權力將適時介入。

51365465
公寓大廈的安全需要一部符合時需的法規來保護。圖:張家榕提供

這部「居住憲法」讓住戶有了命運連結的關係,其自決自治的民主特色,透過會議議決產生公寓大廈「規約」,約束彼此同居的準繩,在違建的預防與外觀的破壞上,杜絕都市之瘤,找回屬於民眾的「空間權」,已受有卓越的肯定,也讓極大多數身處「都市叢林」的住戶,獲得更完善的生活品質,讓遮風避雨的功能蛻變至機能便捷、居住尊嚴,亦讓整體市容與空間運用昇華,自然功不可沒,但遺憾的是,本條例施行近30年,仍有未成立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的問題存在。

但觀目前都會區、重劃區的主要居住模式,各公寓大廈面臨相當多的管理實務爭議,例如「淨零轉型」政策推廣電動車,衍生地下停車場充電設備安裝的問題;鼓勵「太陽光電系統」,產生頂層光電能板安裝的問題;住戶不願提高管理費造成修繕停滯的問題;事務管理人員與駐衛保全人員再進修的規劃問題;召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瑕疵產生的法規依循問題;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比照公司法股東大會視訊化推動的問題;共用部分、專有部分、約定專用的管理問題;外牆磁磚掉落的法律責任歸屬問題;菸害(公寓大廈非菸害防制法的約束)與噪音產生的鄰里糾紛問題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正在每個公寓大廈產生與上演中,但現有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似已跟不上建築物日新月異與居住者之間鄰里關係的腳步,衍生爭議輕則由管理委員會應處,重責訴諸法律訴訟,經常是人仰馬翻、勞民傷財的多敗場面收場,那沒有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的公寓大廈呢?

公寓大廈的規模少則近百戶,多則破千戶的大型造鎮計畫,積極一點都可以自己選出民意代表了,其食、衣、住、行的影響力就不再贅言,其宛如一個小型「社會體」,在人多嘴雜與生活步調快速的影響,一個法治的依據應該是檢討實需增修,而不該發生災難時才來關心;行政院在102年針對公寓大廈完工點交、管理費的分擔、禁止二次施工等提出多項條文修訂建議案,雖移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惟迄今仍未有進度,實屬遺憾。有學者提出本條例為「災難條款」,會在發生災難時快速修法與通過執行,例如俗稱的「城中城條款」或催生本條例的「衛爾康大火」。筆者認為,這部重要的民生法案,應長期灌溉建築、消防等新知,適時的檢討與修法,難不成要發生像鄰國電動車火災的大型災難之後再修法嗎?

作者:張家榕/台灣物業優化精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本文為作者授權文章,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報立場。

頭條留言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音樂:言語之源,萬象之母,關於「音樂」奧義的三段...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

命理乾坤 您善於理財嗎?

今天我們且從紫微斗數裡的「財帛宮」來探討您是否是屬於善於理財的族群,亦或是屬於不善於理財的族群。因為「財帛宮」代表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和花錢態度,也是進財的管道。

台幣升值帶動AI家電熱潮 家電展萬元起再享補助

暑假將至,氣溫與電費同時高漲,帶動全台家電換新潮,「第26屆台北3C數位影音家電展」7月4日至7日於台北世貿登場,集結LG、DYSON、Toshiba、三星、Panasonic、Sony等近百家品牌,從AI語音冰箱、智能滾筒洗衣機、百吋AI顯示器到掃地機器人一應俱全。本屆展場不僅祭出萬元起跳優惠,更搭配政府汰舊換新補助最高省2萬元,再加上台幣升值利多,新機價格平均再降一成,吸引不少消費者搶先出手,為家中升級智慧節能家電。

劉書宏讓丁寧心跳加速 為她提前慶生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劉書宏(右)讓丁寧(左...

點外送不用信用卡也能付!foodpanda x 全...

在宅經濟盛行的時代,外送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必備服務,看準這股龐大的消費需求潛力,全支付與外 foodpanda 今(7/1)日正式宣布雙方共同合作,首度在台灣實現電子支付與外送平台的跨界整合。這次合作不僅讓全支付 600 萬會員能在 foodpanda 平台上使用帳戶或銀行付款,還首創「無信用卡也能付款」的場景,為 Z 世代、銀髮族等不同族群打開便利支付的大門,也成功串聯起外送與線上、線下零售的全齡全場景支付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