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長發 藍蔚台 圖/李念章
前言
7月4日適逢兩岸華人一致認同的足球王李惠堂逝世40週年紀念日,然而從上到下自認關心我們這個國家以及關心我們足球的眾生,您們真把李惠堂都給遺忘了!別人可以忘,唯有直接在負責我們國家足運發展的執行長和團隊怎可忘記呢?顯然心中不存在有李惠堂對國家足運貢獻的感懷之心,令人遺憾。
在現代足球運動發展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中,我國唯一世界知名的足球大人物就是已故球王李惠堂。1976年,德國一家權威的《環球足球》雜誌組織世界球王評選活動,李惠堂與巴西的比利、英國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斯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值此李球王升天40週年紀念,緬懷球王不凡的足球人生,藉此機緣發哥與球王故鄉廣東五華人藍蔚台共同寫下李惠堂足球故事,並由叫惠堂叔公的李念章提供珍貴圖文資料,利用「樂聯網」電子報連載,讓新世紀的足球迷好好認知李惠堂的不平凡人生。
李惠堂論現代翼鋒
球王李惠堂早在七十年以前寫的球圃菜根集中,就足球場上的翼鋒位置曾專文論述過,在那年代李惠堂即點出踢翼鋒者的目標是對方的球門,而不該只是底線的角旗方向的新觀念了。
李惠堂在其論著中指出,以前的翼鋒踢法是靠邊線直進,把球帶到底線邊緣,然後傳中給其他前鋒攻門,他認為這太浪費時間,反而造成讓對方守衛能夠趕回來搶救,這樣的翼鋒踢法太落伍了。他直指現在翼鋒的目標是對方的球門而不是底線的角旗,同時,兩個翼鋒的合作展現出雙翼齊飛,已成為很重要的足球戰術。
李惠堂說,踢翼鋒最主要的條件是速度,同時還要有相當好的控球術,落點適宜的傳中技能。而作為一個現代化的翼鋒,李惠堂點出三條座右銘必須謹記:第一,必須保持離邊線五碼遠,偶便隨時有空間活動。第二,必須謹記己方的守衛在危急中常會把球傳給翼鋒,因此在己方被攻時,翼鋒者不要上得太前。第三,在己方的另一邊翼鋒進攻時,翼鋒不要站在太接近邊線,而應該要伺機切中接應,並準備左右腳射門。
李惠堂說,擔任翼鋒者要善用假動作騙過守衛,倘若不用這踢法,就要把球往前踢,要靠高速度向前跑的能力過人前進。而另一個上球的踢法是傳給隊友後,自己繼續向前跑動,再由內鋒或翼衛隊友把球傳給翼鋒拿球突破。
翼鋒與昔日內鋒甚至翼衛之間的交互傳遞配合是進攻中很重要的,做得好的話,常使對方的守衛無從捉摸。
踢角球是翼鋒的重要職責之一,李惠堂點應該把球傳到球門後邊門柱前八碼處,因為傳太靠近球門,對方守門員便容易把球搶下,而傳太遠則隊友又不容易直接射門。(從這裡不難發現早在70年以前,李惠堂即傳達了足球至今依然不變的最佳攻門的傳送突破位置在那裡,發哥只不過把範圍擴大為更符現在的所謂「球門前左右兩邊五到十碼」地帶。)
李惠堂還說,一般的翼鋒都以為踢右翼只要右腳踢球得便勝任愉快,踢左翼者則不需要右腳很強,那是很錯誤的。李惠堂指出,無論控球或停球還是傳球,一個翼鋒都非要有一樣踢得好的雙腳不可,尤其是接應傳球直接出腳射門時,無論是左右翼鋒都要善用裡邊的一隻腳直接去迎射,也就是指踢左翼用右腳,踢右翼用左腳,那樣射出的球會有「內旋力」,比較令對方守門員難以捉摸。
事實上,一個理想的翼鋒,應該踢左右翼都一樣好。
翼鋒的另一個職責是傳球,尤其他要清楚地把球傳到球門遠柱前的最適當地帶,不能傳太靠近守門員所站位置,也不能傳太遠,理由與踢角球一樣(最佳傳送地帶李惠堂點出八碼,而發哥建議五到十碼內)。
李惠堂點出,照現代足球的踢法,昔日內鋒是要常返回後防助守的,而內鋒離開了自己崗位的時候,翼鋒有時便要頂替上去內鋒的位置。並且翼鋒在沒有持球的時候,應該不時地跑動,自己找尋或替隊友製造踢球的機會。
這些都是球王李惠堂早在七十年以前便寫下的昔日擔任翼鋒者必懂的踢球知識,雖然時空大轉移了,無論今天的足球技戰術再如何變,然而用在今天的足球賽場上,這些依然是基本的足球常識,更足見李球王的真知灼見。
球王李惠堂在其球圃菜根集書中,就足球場上的各個位置都作了論述,他最後指出,每個球隊都能人適其位,用盡其才,使各個位置都能形影相依時,便可以進一步由局部聯絡研究到全隊默契的整個戰略了,讓場上十一人有效發揮最大的攻守團隊合作戰鬥威力。